▲ 宋代 建窑兔毫盏

宋代专烧黑釉茶盏的窑址。在今福建省建阳县水吉乡。由于黑釉茶盏当时称“建盏”,故称此窑为“建窑”。1954年做了调查,在芦花坪、大路后门和牛皮岭,发现窑址11处,其中以芦花坪比较集中。1960和1976年,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两次对芦花坪窑址进行复查、试掘和发掘。遗址可分3层:第1、第2层为黑瓷,第3层为青黄釉瓷,表明建窑在烧黑瓷之前曾烧青瓷。

▲ 宋代 建窑斗笠茶盅

建窑芦花坪遗址出土窑具有漏斗匣钵、钵式匣钵、垫饼、圆柱及垫托。漏斗匣钵有大小两种,垫饼有大小3种,出土的308件垫饼都有“供御”、“进琖”字铭,应是北宋后期烧御用建窑茶盏的窑具。

▲ 宋代 建窑黑釉酱瓣碗

建窑的产品以碗盏为主,兔毫盏是建窑的特殊产品,在黑釉或酱褐釉上有细如兔毛的条状结晶,兔毫的形成与胎中含氧化铁高达 9%有关,在高温焙烧时胎中部分铁质会熔入釉中;在烧成过程中釉层产生气泡,将其中的铁质带到釉面,当温度升到 1300℃以上釉层流动时,含铁质的部分流成条纹,冷却时从中析出赤铁矿小晶体,形成兔毫纹。

▲ 南宋 建窑黄金釉贴金箔描金彩茶碗底足

宋代饮茶盛行使用黑盏,建窑产品因胎内含铁量高适合斗茶的需要而得到发展,以“兔毫盏”最负盛名,上至帝王、官僚、文人,下至平民无不使用。福建的建瓯、崇安、光泽、南平、福清、泉州等地大量仿烧建盏,广东、广西、浙江、江西、四川等地也出现了烧黑盏的瓷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