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彩载物卧驼俑

唐(618-907)

俑长45厘米,高29.1厘米

2002年长安区郭杜镇第三十一号唐墓出土

现藏西安博物院

三彩载物卧驼俑

悠扬的驼铃,在车水马龙的长安西市回响。在一位虬髯商客的背后,有一只骆驼在缓缓前行。前行片刻,骆驼伏卧在地,头部高昂,它似乎也在打量着这东方都市的繁华。

这样的画面,是我们对1000多年前,西方驼队来到长安城中的一份遐想。在西安博物院的基本陈列展厅当中,思绪与视线都被定格在这样一件文物上,通过它能够想见长安城中万邦来朝的一幕,它就是三彩载物卧驼俑。

也许是因为旅途的劳顿,也许是货物的沉重,也许是来到长安让它也兴奋不已,骆驼四肢蜷曲,头部扬起,状若嘶鸣。除了卧驼整体栩栩如生的造型之外,在驮鞍上,我们还可以看到琳琅满目的货物和商品。

驮鞍上披搭纠缠着蓝色的生丝,这是独具中国特色的商品。横插在驮鞍两侧的白色物品,从外观形状上,我们不难看出这是出产自东南亚地区或非洲地区的象牙。象牙在中国商周时期就被当作贵重商品进行买卖雕刻,是中国当时制作饰品和用具的奢华原料。包袱侧面用绳悬挂一把白色单柄凤首壶,凤首造型清晰可见。这样造型的器具,是典型西亚波斯萨珊王朝风格的器具。驮鞍另外一侧,悬挂有一件白色花口盘及蓝色皮囊壶。白色花口盘是我国唐宋时期较为流行的一种瓷器,皮囊壶是游牧民族出行常见的盛水容器。骆驼驮鞍上所载货物,就包含了代表东亚、东南亚、西亚以及欧亚草原等特点类型的独特器具。这件三彩卧驼上的小小驮鞍,象征了东西方文明交汇一处,大唐长安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万邦来朝的盛世辉煌。

正因为这些频繁往来于亚欧之间的商旅驼队,我们才能看到这驮鞍上的微观世界。这来往于世界各地的商旅驼队,改变着当时世界不同地区人们的日常生活。经过西亚金银器工匠精心雕琢,不到一年,一件异域风格、造型精美的金银器就出现在长安城达官显贵的手中。中国江南丝绸作坊内缫丝织造的精美丝绸,数月之后,就穿在罗马帝国元老院的长老身上,用来彰显他们的尊贵地位。而正是这些商旅驼队,让我们的世界变得不再遥远、东西方的距离变得如此接近。

今天,当我们看到这件三彩载物卧驼俑的时候,声声驼铃仿佛将我们拉回到千年之前,看到了这条熙熙攘攘的丝路古道。沿着千年之前商旅驼队行走的印辙,我们将追寻不同文明交融互鉴,灿烂夺目的盛世气象。在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在“一带一路”大政方针的引领下,中国人通过千年之前来往于东西方文明之间的商旅驼队所开辟的丝绸之路,迈出了走向世界的新步伐。

驮鞍上的世界

在这件唐三彩骆驼驮鞍上装载的货物中,有许多是来自外国的器具。象牙作为中国古代雕刻制作饰品、器具等昂贵原材料被广泛使用。中国目前境内发现的古代象牙制品大多为非洲象牙。非洲象牙颜色洁白、密度较大,而亚洲象象牙密度较为稀松。凤首壶是来自于西亚波斯萨珊王朝金银器风格的器具类型,也被称作龙凤壶,造型一般以凤首为盖,龙身为柄。传入中国后,许多器具外形也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皮囊壶一般是欧亚草原游牧民族日常出行时经常随身携带的盛水容器。一般由皮革制作,器具外形传入中国后,被制作成瓷器、金银器的外形较为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