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约质朴两汉砚

两汉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文化交流日趋发达,因而砚的功用和地位更加突出。考古发现不断有汉砚出土,说明汉代已普遍使用砚台了。

汉代松烟墨的出现,使砚的用途也逐渐演变为专用的书写工具,完成了它由研磨器到书写用砚的过渡。汉砚有陶砚、铜砚、漆砚、玉砚等,以石砚最多,其纹饰、造型简约质朴,但亦受同时期其它艺术形式的影响,显示出美化的趋势。

▲ 西汉 石饼形砚

▲ 东汉 鎏金镶嵌兽形铜盒砚

雏凤清音魏晋南北朝砚

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绘画艺术有长足的发展,砚在这一时期也必然会出现一些新的特点。足砚兴起于汉代,盛行于魏晋南北朝,两晋时,用金属做砚也逐渐多了起来。

南方越窑瓷器的青莹釉色带动了青瓷砚的应运而生,这种简洁秀雅的砚台砚面无釉,便于研磨,契合了南方士人的风神娟秀,流行于当时。北方则出现了石雕砚,这又与北朝异域文化及豪放粗旷的风格有关。

▲ 北魏 石雕方砚

繁盛雍荣隋唐砚

唐代文运昌盛的大背景下,作为文房用具之一的砚也进入到繁盛的发展期。首先是砚材质地的变化,形成了端、歙、红丝、澄泥四大系名砚,打破了以往以陶砚为主,青石砚、瓷砚为辅的砚文化格局。

瓷砚在原来“白”、“青”等色的基础上,又增添了赭彩、绿彩、黄彩等,充满了盛唐雍荣华贵的气息。砚足有多足和圈足等,砚制以辟雍砚和风字砚为两大主流,五代出现抄手砚,由于君王对文房器用的重视,出现了世称的“南唐官砚”。

▲ 唐 洪州窑青釉带笔插辟雍砚

雅致端庄的宋砚

两宋时期工艺水平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是石砚工艺发展的辉煌时期。除继续隋唐的名贵砚材外,陆续发现了许多优质砚材。砚形基本是唐代的延续和演变,但也体现出本朝造型端庄、风格雅典的艺术风格,宋砚制式见于文献所记的有百余种。

“凤字砚”经隋唐、五代至宋已演变成长方形的抄手砚,成为宋代主要砚式,“太史砚”则是宋代抄手砚的典型砚式。宋代抄手砚大都无文饰,边沿刚劲挺拔,端庄大方,体现出一种内在的美。

▲ 宋 褐釉笔山暖砚

▲ 宋 鱼子纹歙石抄手砚

粗犷厚朴元明砚

元明制砚基本上延续了宋代,但略粗犷和朴拙。元代的抄手砚,比之宋砚略宽,更显简朴。一些著名文人如赵孟頫、黄公望等人的砚即是如此。

这是在当时的社会影响下的一种时代风格,大漠马背民族粗犷雄浑的审美观念必然会在砚文化历史上留下一些特色鲜明的时代印迹。

元明时期出现较多的题铭砚,砚台的纹样题材也十分广泛,不仅形制朴拙,而且根据实际需要还增加了一些其它设置,如石暖砚、铜暖砚、铁箕砚等。

▲ 元 歙石荷叶形砚

▲ 明 带笔架暖砚

崇石尚工清代砚

清砚是中国砚史的巅峰之作,砚台成为一种重要的工艺美术品。文人艺术家对艺术作品的推崇,为砚台的审美化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此时的砚台制作,无论选材还是雕刻工艺,从崇尚端方朴雅到标新树异,象物赋形,呈现出艺术性、工艺性、鉴赏性并重的特点,这也反映了文人雅士的情趣爱好和审美意识。

砚台的功能已由朴素的实用品演变为精美的艺术品,进而成为贵重的收藏品。同时清代的砚学成就卓著,砚学著作二十余部,全方位地揭示了砚文化的内涵。

▲ 清 秋叶形端砚

▲ 清 松花江石曲水形砚

山川之精英

砚石是大自然造化万物,含英凝粹的产物。板岩是制作石砚的主要材料,风化的岩石经过水流的冲刷,逐渐沉积胶结成为致密的岩石。

虽然石头的种类繁多,但可制砚之材却很少,紫色调的端石, 华丽而庄严;歙石青黑色, 清癯而严肃;洮河石偏绿色, 活泼而亮丽。加之坚实细腻、温润如玉的品质,士人从古至今视砚为宝。

▲ 民国 端石仙桃云蝙纹砚

峦嶂之风华

在漫长的砚文化史中,山峦叠嶂中凝聚的山英石华,经巧匠而具神形,经文人而赋灵性。雅致而精巧的砚石别名,随璞而作,丰厚了砚文化的内涵,砚铭及颂砚诗文,背后是厚重的人文情怀,体现了古人对砚那种难以割舍的浓郁情结。

与砚同在文房中的其他用具,已成为历代文人名士写诗作画中不可缺少之物,朝夕与之相伴,风华绝代。

▲ 清 吴昌硕铭王震临金冬心像端石太史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