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旧石器时代早期和晚期的石器制作场各一处。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东北大窑村附近,地处大青山前的丘陵地带。

早期制作场在村南的四道沟,晚期制作场在村南的二道沟,地质时代分别为中更新世和晚更新世。70年代由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和文物工作队发掘。

▲ 内蒙古大窑石器工场遗址

旧石器时代早期制作场

遗物发现于中更新世的离石黄土即红色土层的底部,出土了许多大型的燧石块,有的长达1.5米,宽、厚各达1米左右。其周围密布人工打制的石片和石渣、石块之类。

石制品中典型的石片不多,成型的石器更少。有两块大燧石,周身遍布剥落石片的痕迹,在周围5平方米的范围内,分布着多达560件长2厘米、宽1厘米以上的石片、石块和石屑,密集成层。

其下还有另一石片层。在另一块燧石的周围,有3件大石片,可以同燧石块复合到一起,它们显然是从大燧石上打下来的。此外还发现几件可以复合到一起的石片和石核。由此可以想见当时人们开采石料、制作石器的情形。

▲ 内蒙古大窑石器工场遗址考古新收获

旧石器时代晚期制作场

晚期石器制作场的所在地,广泛地分布着晚更新世的粉砂质黄土,在这层黄土的上部,夹有一层分布很广的黑垆土。在黄土和黑垆土底部,都发现有很厚的石片、石器、石渣层。

其中,典型的石片和石核数量很多,石器较少,制作石器所遗留的半成品和废品则占绝大多数,反映了石器制作场遗物的特点。在石制品中,大部分石核是盘状和多面体状的。

有一件棱柱状石核,长5厘米,台面最大直径为3.8厘米,经过修整,遍布疤痕,打片方法是自上而下由两端分别进行的,除器形稍大外,型式同新石器时代的细石器石核近似。

▲ 内蒙古大窑石器工场遗址考古新收获

石片角一般都不大,多数在110°以内。打击点集中,半锥体明显,是用石锤直接打击的。以中小型的长石片数量最多。石器类型简单,只有砍斫器、尖状器和刮削器等几种。

刮削器数量最多,其中以龟背形刮削器较为特殊,系用石块做成,劈裂面平坦,背面隆起如龟背,遍布加工痕迹,型式和制法比较固定,是这个石器制作场的典型器物,可用于剥兽皮、刮兽肉和加工皮革等。

此外,在呼和浩特市东前乃莫板村的脑包梁上,也发现有一处石器制作场,同二道沟的一样,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有人把这两处石器制作场称作“大窑文化”。

▲二道沟地点出土的石核

意 义

大窑石器制作场是较重要的考古发现。尤其是四道沟的旧石器时代早期的石器制作场,在中国是唯一的发现。

大窑石器制作场的发现,揭示出人们从原生岩层中开采石料,就地制作工具的情形。因此,它对于研究旧石器的制作程序和工艺技术,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