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末,南昌海昏侯刘贺墓考古工作渐入高潮,发掘清理的任务离主椁室越来越近了。国家文物局指派专家组与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共同成立一支专门的文物保护力量,为刘贺墓现场考古发掘“保驾护航”。2015年1月,文物保护小组进场,25岁的我有幸成为该组一员。

▲ 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遗址发掘现场(考古中国配图)

考古界一直有个说法,“汉墓十室九空”,但海昏侯刘贺墓中的物品却琳琅满目,让我大饱眼福,又无从下手。好在有专家及考古前辈的指导,我逐渐在现场的考古发掘中游刃有余,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

▲ 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遗址出土的文物(考古中国配图)

印象最深的环节,是对刘贺墓椁室回廊漆皮和西回廊文书档案库竹简的提取。

椁室回廊西北角有大量漆木笥(漆箱)堆积叠压形成的漆皮堆积。椁室发掘初期,现场文物遍布,根本没有下脚站立的工作台面,临时搭建的简易跳板是唯一的落脚点。跳板与漆皮堆积有一定高度差,为了方便清理、提取,我每天都平趴在跳板上工作6到7个小时。

▲ 考古人员在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遗址主椁室的发掘现场清理文物(考古中国配图)

一个多月时间里,我成天满身泥土地在考古发掘现场和住宿地两点一线间穿梭,最后足足提取出十六层漆皮堆积。春季的南昌阴雨不断,不管是在考古发掘现场还是住宿处,衣服总是潮湿的,床铺被褥简直可以拧出水来。虽然充满苦累,但我每天都收获着巨大的成就感、满足感。

▲ 主墓椁室回廊三维影像图(考古中国配图)

在刘贺墓椁室西侧回廊中,发现了一堆杂乱的类似藤条的器物,竹木漆器专家鉴定出它们是刻有文字的竹简。这是江西考古的重大发现。这些历经两千余年时光的竹简是脆弱的有机质文物,出土后会轻度失水,出现干缩现象,提取和保护刻不容缓。在专家指导下,我们不停地探索改进,最终成功清理并提取出5200余枚珍贵的竹简。

▲ 文保人员在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遗址文保用房内对出土的竹简进行剥离(考古中国配图)

这段经历就像一堂实践课,让我积累了宝贵经验。俗话说,学无止境,考古学亦是如此。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高度重视考古工作,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作为一名青年考古工作者,我深受鼓舞。今后,我将坚持学习与探索,为中国考古学的建设与发展贡献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