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起源于中国。自汉代以来,中国与西域的交往如缕不绝,在使臣出使、商人贸易、僧侣传教的过程中,蚕种、丝绸、丝织技术与其他中原风物一起经由中亚、西亚传入欧洲。欧洲人将来自神秘东方的丝绸融入本土的技术和文化中,逐渐形成自己的丝织体系。从意大利、西班牙到法国、英国,西方丝绸也登上了世界的高峰,在19世纪末转身助力于中国丝绸的革新。宛如旗鼓相当而性情迥异的两位诗人,在江南相逢、相知、相和。丝绸的历史向我们诉说文化的传统,不是排斥和拒绝,而是吸纳与融合。

2020年12月25日“东织西造 锦绣生活——中西丝织文物展”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隆重开幕。展览由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南京博物总馆联合主办,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文物局)褚晓波副局长、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馆长胡江、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江宁织造博物馆馆长黄晨、苏州丝绸博物馆王晨书记等领导嘉宾出席了开幕式。

赵丰馆长在致辞中指出,回看5000年的世界丝绸史和2000年的丝绸之路史,丝绸是东西方丝绸传播和交流最好的媒介,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化交流最佳的途径,而中国与法国两个坐标上的丝绸发展互动是丝绸之路上的佳话。以此为背景,上海历史博物馆牵手中国丝绸博物馆和南京博物总馆等机构,重新梳理这一段历史,策划组织这一次展览,对于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来说,显得特别具有现实的意义。

展览分为三个部分:“缱绻一缕丝 成就百种花”讲述中国的耕织传统和丝织生活,“客从西北来 遗我翠织成”讲述欧洲的丝织工业和丝绸艺术,“来日绮窗前 寒梅着花未”讲述中国传统丝织业在西学东渐语境下向现代丝织工业的转变。展览以情境复原的方式陈列,将中西丝绸分别置于“兰闺读画”和“巴黎沙龙”两个中西故事场景中,讲述以丝绸为载体的中国文化和西方文明在碰撞、交流与融合中呈现出更多元的发展,丝绸从中国走向世界,真正做到了中国智慧全球共享。

本次展品共计139件/组,选取以江南丝绸为代表的中国丝织文物和法国里昂为代表的欧洲丝织文物精品,着重展示了中国传统丝绸和丝织技术对西方丝绸和丝织产业发展的影响,并展现中国丝织业在文明交流碰撞中的融合创新。

这些文物分别来自中国丝绸博物馆、南京市博物总馆、苏州丝绸博物馆和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遴选82件/组馆藏精品参展,包括战国对龙对凤纹锦、汉晋“无极”锦、唐代团窠联珠对牛纹锦、元代缂丝缠枝牡丹、明代缠枝花缎缂丝方补广袖袍、清代杭州织造臣文治监织百蝠亮地纱匹料、民国西红色条形花卉纹绸无袖旗袍等战国至民国服饰、织物,17世纪早期意大利黄地对花神话人物织锦、法国路易十四时期红地独幅对称花织物、18世纪60年代法国蓝地花卉纹妆花绸、1900年法国手绘意匠稿与样品等17世纪至20世纪西方丝织文物。

12月26日,上海市副市长陈通专程前往参观展览,赵丰馆长和胡江馆长陪同。赵丰馆长详细介绍了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和提花机对世界科技发展的贡献。陈通市长表示,加强这一部分内容的介绍极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