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展览“金石不朽:书写、复制与文化衍生”在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由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和浙江大学图书馆主办,选取百余件金石拓本、金石图书与金石学者的信札手稿,配合以古代铜镜、简牍、砖瓦、碑刻、墓志的实物,讲述拓本作为一种承载古代文明的独特形式,何以深植于中国人的文化与心灵世界,金石因此成为真正的不朽之物。

▲ 开幕式现场

开幕式上,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院长、艺术与考古博物馆馆长白谦慎,浙江大学图书馆党委书记兼副馆长吴晨分别致辞,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艺术史系系主任、策展人薛龙春介绍了展览背景。浙江大学师生及公众出席开幕式。

▲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院长、艺术与考古博物馆馆长白谦慎

白谦慎表示,图书馆这些年积极收藏金石拓片,非常有利于浙大师生的教学科研。“金石不朽”是薛龙春教授带领相关专业的学生,利用学校的图书和收藏资源,策划的一次带有教学实践性质的展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教学,具有比较强的教育意义。

▲ 浙江大学图书馆党委书记兼副馆长吴晨

吴晨表示,金石拓片、拓本是重要的历史、文学文献资料,承载了丰富灿烂的书法艺术,为中华文化遗产传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特有的传拓技法能将其原始风貌尽可能地保留下来,非常值得师生去学习、观摩、解读。

▲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艺术史系系主任、策展人薛龙春

薛龙春介绍,自唐代开始的椎拓工艺,使得金石文字以“拓本”的形式进行复制和传播,不同于机械复制,每一次椎拓都与以往有细微的差别,每一张拓片都是独一无二的,也因此具有了艺术意义。

▲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楼可程主持开幕式

展览开幕当天,薛龙春为到场嘉宾提供了首场导览;浙江大学图书馆古籍特藏部李俊文、韩秀丽在修复展示室向观众展示了拓片制作工艺;中国美术学院书画文献研究所所长方波为浙江大学师生带来讲座“鉴藏•研究•取法——艺术史研究视阈中的碑刻及其衍生物”。为方便校外公众,该讲座在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官方微博同步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