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国势强大,经济繁荣,社会富庶,是而重奢享乐成为风气。然唐代社会等级森严,对殉葬陶俑之配置,在规格与数量上有着极为严格之规定。唐代陶俑所表现的内容,几乎囊括了唐人生活各个方面,此不仅是艺术成就之最高体现,亦是研究唐代社会生活、中外关系的宝贵资料。

时至唐代,传统陶塑艺术又有了巨大的飞跃,题材更为广泛,所塑世俗人像,生活过气息更加浓厚。唐代陶俑之塑造艺术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从唐墓出土之陶俑可大致分为四类:

其一是镇墓类,包括人面和兽面镇墓兽、武士或天王俑,以及十二生肖俑;

▲ 唐代三彩釉陶镇墓兽 陕西唐三彩艺术博物馆藏

▲ 唐代彩绘生肖俑 陕西唐三彩艺术博物馆藏

其二是外出仪仗类,唐初以牛车为中心,供墓主人外出乘坐。中唐之后以骑、牵马俑居多。此外还有少量甲兵骑马俑出现,如懿德太子墓中的贴金彩绘甲骑即是。

▲ 唐代三彩釉陶驱牛车俑 陕西唐三彩艺术博物馆藏

▲ 唐代三彩釉陶女骑马俑 陕西唐三彩艺术博物馆藏

三是家内侍役类,有操作、歌舞、伎乐、奉侍等男女役侍俑,大墓中还有作为家丞的文武官吏等;

四是庖厨明器及动物模型类,包括反映地主庄园经济的井、磨、仓、灶、房屋院落以及牛、羊、鸡、鸭、犬等模型器。

此中,女俑是唐代陶俑最精彩的部分, 主要采用写实手法,人物刻画比例准确、形体优美, 发型、服饰、体态、神情、动作各尽其妙。一般均作站立状, 云髻高耸, 衣衫华美,显得端庄秀丽。初唐时期的女俑身材苗条, 衣服窄紧。

▲ 唐代三彩釉陶仕女俑 陕西唐三彩艺术博物馆藏

盛唐时期的女俑大髻宽衣, 雍容华贵, 反映了社会富足, 人们追求健康丰腆的审美意识。唐代的女俑还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缩影。从妇女俑的多样化, 不仅见证了唐代三百多年的服饰、发髻、化妆的演变过程, 从帷帽、窄袖、翻领、著男装等等特色, 也充分证明了当时的唐风胡化。正如元镇《法曲》中所写的“女为胡妇学胡妆, 伎进胡音务胡乐。”

▲ 唐代彩绘仕女俑 陕西唐三彩艺术博物馆藏

▲ 唐代三彩釉陶著胡服女俑 陕西唐三彩艺术博物馆藏

总之, 唐代女俑服饰所展示的众多的款式、艳丽的色彩、创新的装饰、典雅华贵的风格, 处处让人感受到当时大胆追求、兼收并蓄、崇尚华美、意兴飞扬的时代精神。

从制作上来讲唐代陶俑的制作有模制和捏塑两种,以合模制作的最多有的是经模制后,再将细部粘合上去。捏塑的较少,主要存在于晚唐。俑制成后,往往外敷白粉、施彩,即“白衣彩绘”。有的甚至贴金,用于官阶极高的墓葬中。

在七世纪末期出现的唐三彩俑,以色彩斑斓、奇伟多姿的三彩俑凝堪称中国陶俑的压卷之作。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釉多彩陶器,主要见于作随葬的明器。用作明器的三彩陶器,凡是与死者在世时生活有关的如建筑、家具、牲畜和人物等无所不具备。生活用器有瓶、壶、罐、钵、杯、盘、烛台、枕等十多种,而每一种又有许多样式。

三彩俑可以看出汉代以后的绿釉, 褐釉中加入透明白釉, 这时的陶俑实际上使用了绿的浓淡黄色及钻呈色的蓝色等。从而出现有浓厚、鲜艳的色调, 及光彩夺目的表面。唐三彩的制法大部分在入胎部分不施釉, 而仅在胎部加彩, 大概因为釉容易交互流融, 再者加彩可以使它与肌肤感觉不同, 甚至可以表现出人物细微的情感。

▲ 唐代三彩釉陶女坐俑 陕西唐三彩艺术博物馆藏

唐三彩俑鼎盛时期为八世纪前半期、著名的唐玄宗和杨贵妃时代。为供贵族们使用, 制作了大量美不胜收的制品, 制作地是以首都长安和洛阳为中心, 在河南省巩县也发现有一群窑。产品中除各种各样的人物像外, 还有当时贵族们喜欢的名马, 往返丝绸之路的骆驼等, 应有尽有, 这些陶俑与华丽的设计很好的器物类一起, 充分反映了唐代贵族们的生活和情趣。

及至五代,陶俑之风大变,镇墓的神怪俑受到重视。五代时期的陶俑没有唐代那么多的数量和丰富的内容,制作也比较粗放,主要内容是伺候主人的侍从奴仆,因此更直观地表现出墓主人生前的权势与财富。

越是去读唐朝,就越发觉得唐朝划时代的意义。它是一个极具辐射力的特殊朝代,这种辐射力体现在同一个时代,更体现于对后世中国的影响。

可,偏偏是唐朝,在一般读者的脑海里充斥着各种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