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是中国传统首饰发展的高峰时期。明代首饰以一副头面为单位,第一次以整体配套的方式佩戴,精美的黄金造型与玉石珠宝巧妙搭配,交相辉映,争奇斗艳,彰显浓厚的宫廷氛围之余,折射出明王朝的兴盛与辉煌。

公元1368 年,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效仿先人实行藩封制度,将诸皇子分封至各地为王,即藩王。明朝分封在今江西省境内的藩王有三大系,即南昌地区的宁王系、鄱阳地区的淮王系和南城地区的益王系,共历19世23王。20世纪5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陆续发掘了数十座藩王及其家族成员的墓葬,出土珍贵文物数千件,这些不仅是明藩王府锦衣玉食奢华生活的缩影,也是研究明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实物资料。

▲ 镶宝石云头凤纹金掩鬓

“镶宝嵌玉八仙金钿”为1980年江西省南城县明益宣王墓孙妃棺出土,金钿上玉雕人物文化内涵丰富,龛框内分别嵌有一白玉人像:中间为南极寿星,两边分别是八仙,将神话故事与吉祥寓意融为一体。形样独特,累丝编织,镶宝嵌玉,工艺精湛,外观富丽堂皇,体现了明代金银器工艺的鲜明特征;“双龙戏珠鎏金银围髻”为1958年江西省南城县益庄王墓万妃棺出土,这件弯月形的金银围髻上用金片捶饰有龙、海水、寿山、朵云等象征吉祥如意的图案,中间用金丝穿系一粒珍珠,非常华丽。

▲ 头面饰品(资料图)

明代是中国传统首饰发展的高峰时期,集历代之大成,类型多样,造型丰富,工艺精湛,在中国古代可谓空前绝后、登峰造极。明代首饰以一副头面为单位,第一次以整体配套的方式佩戴,精美的黄金造型与玉石珠宝巧妙搭配,交相辉映,争奇斗艳。朝廷专门设立内府银作局监管皇室金银器的制作,集中全国各地能工巧匠,或累丝编织立体造型,或錾刻精美细致的纹饰,制作的首饰尤为华丽精美。

插于发间,雍容华贵、熠熠生辉的簪钗头饰;悬于耳畔,玲珑有致、流光溢彩的耳饰;系于粉颈,珠光宝气、晶莹剔透的项饰 ;环于皓腕,优雅精致、镶宝嵌玉的腕饰;穿于玉指,别致典雅、方寸春秋的指饰;垂于腰间,精雕细琢、彰显身份的玎珰玉佩……各式雍容华美、富丽堂皇的精美首饰,正是明代藩王妃雅致时尚、奢侈华丽的生活缩影。

▲ 1980年江西省南城县明益宣王墓孙妃棺出土

这件金钿采用锤、镶宝嵌玉等工艺制成。双层的金片制作成弯弧状,弧形金钿上有9 个用金片捶压呈圭状的龛形框,并排镶嵌在镂空錾花并焊有凸边的弧形底板上,每龛与底板间均有一个椭圆形托座相接。龛形框四周錾刻海涛、寿山、云花纹,每龛框均焊有宝石托,龛框之间夹嵌有27 个宝石,部分脱失。龛框内分别嵌有一白玉人像:中间为南极寿星,体形稍大,脑门高凸,长须垂胸,手持宝杖;两边分别是八仙:从左到右分别为韩湘子、曹国舅、蓝采和、汉钟离、南极寿星、铁拐李、吕洞宾、张果老、何仙姑。

此金钿上玉雕人物文化内涵丰富,将神话故事与吉祥寓意融为一体。形样独特,累丝编织,镶宝嵌玉,工艺精湛,外观富丽堂皇,体现了明代金银器工艺的鲜明特征。

▲ 1958 年江西省南城县益庄王墓万妃棺出土

这件镶宝石金冠的冠体如一件覆扣的椭圆形钵盂,由圈、盖、檐和舌四部分组成,通体以卷叶形金丝焊接而成。冠底以金圈围成椭圆形,饰镂空金丝花纹,圈上覆椭圆形冠盖,冠盖横筋左右底部各有一小孔,孔内各插金簪一枚,用于固定头发。簪头为伞形,錾刻花纹,簪身錾刻“银作局嘉靖二十六年十月造金五钱”字样;冠盖前端中间亦留有一簪孔。

这件金冠精美绝伦,其上对称镶嵌55颗各色宝石,交相辉映,金丝细如头发,编缀精妙,充分体现了明代金银工艺的高超技术,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 镶宝石累丝双龙捧“福”“寿”金掩鬓

1980 年江西省南城县益宣王墓孙妃棺出土。此对金掩鬓的鬓花为圆形,双层。底层以花丝工艺作花卉、流云饰,上层在花丝上用细金丝绕成2 条呈相对上升状的五爪龙及“福寿”二字,一件为“福”字,一件为“寿”字,字为篆体,饰以花卉、朵云的边,然后采用累丝、掐丝等手法,用细金丝在其中饰细小、繁密的卷云、卷草纹,字中间及上下边共焊有7 个宝石托。

▲ 双龙戏珠鎏金银围髻

横15.5 厘米、高2.2 厘米,重24 克 明万历十八年(1590 年) 1958 年江西省南城县益庄王墓万妃棺出土,

这件双龙戏珠鎏金银围髻为弯月形,用金片捶饰两条相同的行龙,及海水、寿山、朵云,用金丝穿系一粒珍珠于二龙间,捶饰10 字分别组成“福寿康宁”“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下边穿有21 个针眼。

▲ 镶宝石蝶恋花鎏金银扣

通宽8 厘米、花径3.5 厘米,重149 克 明万历十八年(1590 年) 1958 年江西省南城县益庄王墓万妃棺出土。

这组金银扣每副扣由襻、扣组合而成;扣上镶有一宝石而成为菊花的花蕊,襻作一朵盛开的菊花,两两相扣后,呈双蝶戏菊状。襻、扣两端的脚作蝴蝶形,蝶身背上有5 个宝石托,中间的一粒大些为蓝宝石,两则翅上各有2个宝石托,托中绝大多数为红宝石。蝶翅两边有2个针眼以穿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