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 · 长干寺鎏金银函(南京市博物馆) 银器 大银函通高13厘米 边长14.3厘米 小银函通高5.3厘米 边长7.9厘米 南京市秦淮区宝塔顶北宋大中祥符四年长干寺地宫出土 银质,局部鎏金。大银函呈方形,盖为盝顶,通饰卷草纹,顶部錾刻双龙戏珠纹;斜面錾刻双凤纹。函直壁,平底略内凹,四面通饰卷草纹,中央各錾刻佛像一尊,结跏趺坐于莲座之上。 小银函出土时置于大银函内,呈方形。盖为平顶,盖顶饰珍珠底纹,正中有菱形开光,开光内饰缠枝牡丹纹, 精品文物 2021年03月16日 3 点赞 368 阅读
陕西:西安发现北宋孟氏家族墓地 出土罕见耀州窑青釉瓷器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17日透露,考古人员在西安市长安区郭杜街道杜回村南部发掘汉唐、宋金及明清时期墓葬40余座。其中发掘的5座北宋晚期孟氏家族墓葬,系近年来关中地区继蓝田吕氏家族墓葬发现以来,宋代考古的又一重要新发现。 考古前沿 2020年11月18日 10 点赞 832 阅读
许满贵:北宋邓窑缁素瓷大碗窥探 “缁素”,“缁”为黑色,“素”为白色。《周礼·冬官考工记·锺氏》“七入为缁。”注:“緅又复再染以黑,乃成缁矣。”《道德经》第二十八章:“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无割。”译文大意:知道自身的清白,却坚守自身的昧墨。浑朴而塑成器物,圣者利用之作为官长,善于制作者不会生硬地切割。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黑部》:“黑,火所熏之色也。”《说文解字·玄部》:“玄,幽远也,黑而有赤色者为玄。” 考古研究 2020年06月22日 2 点赞 690 阅读
北宋 · 婺州窑青瓷送葬纹堆塑罐(浙江省博物馆) 北宋 高26.3,盖7.5,口径7,底径8.4 盖顶塑有鸟形,器身为直口,腹身呈塔状起棱为四层台,自上而下,一层堆塑有鱼.狗.鸟.羊.鸡。二层三层为送葬图。 精品文物 2020年05月25日 1 点赞 737 阅读
湖南宁乡发掘出设有“过仙桥”的北宋夫妻合葬墓 19日从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考古人员对湖南宁乡市坝塘镇南芬塘村杨家湾古墓群进行抢救性发掘,发现一座东汉墓葬和一座北宋夫妻合葬墓。其中,北宋夫妻合葬墓设有较为特殊的“过仙桥”。 考古前沿 2020年05月20日 1 点赞 718 阅读
北宋 · 青白釉胡人牵马俑(江西省博物馆) 北宋 高21.9、底长11.5、底宽10.1厘米 1970年江西省景德镇市郊洋湖大队出土 长方板形底座之上,骏马一匹,昂首、眦牙、翘尾,两侧各立一位圆目、高鼻、八字长胡、发髻高挽、脚登长靴、身着胡裙、头仰天空的胡人,其中一人手作牵引状。马上马鞍绳套齐全,骏马作嘶鸣长啸状,俨然整装待发。牵马俑胎质白细,底座之外满施青白釉,釉质莹润,光洁透亮,是青白瓷的绝好佳作。 精品文物 2020年04月24日 1 点赞 773 阅读
山西发现距今千年北宋时期古代瓷窑址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4月3日对外发布考古成果,当地考古工作人员在吕梁地区发现北宋至金代初期的瓷窑遗址,该发现对研究中国北方地区古代陶瓷发展史具有重要意义。 考古前沿 2020年04月08日 0 点赞 502 阅读
北宋 · 耀州窑青釉刻花五足炉(甘肃省博物馆) 北宋 高7.6厘米,内径6.5厘米,外径14.1厘米炉为直口,折沿,宽边,深腹,圆形凹底,五足。施青釉,内壁和底部露胎。口沿上刻牡丹花一周,五足为模制,呈象首形。胎体致密,釉色纯净,炉体雍容华贵,是耀州窑中的精品。 精品文物 2020年02月21日 1 点赞 926 阅读
帝都余韵:北宋以后的洛阳 洛阳可谓华夏民族的“圣城”“圣地”。黄河、洛河伊河交流一带的河洛地区,既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是华夏文明的核心区域。洛阳,向称“土中”“地中”“天中”和“天下之中”。如今盛行寰宇的“中国”“华夏”“中华”等词,初期含义也等同于“洛阳”。唐代诗人韦应物在《登高望洛城作》一诗中曾称赞洛阳说:“雄都定鼎地,势据万国尊。”宋代政治家、历史学家司马光更是感慨地说:“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著作推介 2019年11月07日 1 点赞 568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