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齐 · 黄釉黄釉印花扁壶(山西博物院) 高27.5、口径5.7厘米。 1956年山西省太原市玉门沟出土。 椭圆形口,短束颈,梨形腹,腹部扁平,高圈足。正背面模印相同纹饰,呈浅浮雕状。腹壁正中站立一胡人,左手持物似骨朵,身前两侧蹲坐两只狮子,狮子扭首向前。壶壁两侧模印象首,长鼻垂于底部。联珠纹边框。口部、足壁部分模印联珠纹莲瓣。该器明显受外来文化影响,是北朝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的见证。 精品文物 2021年02月03日 0 点赞 127 阅读
北齐 · 青绿釉青绿釉莲瓣纹灯(山西博物院) 北齐 通高45.5厘米 盏径17厘米 底径19.5厘米 柄长25.9厘米 敛口,圆唇外有棱,其下一周联珠纹,圆腹,平底,底部起棱一周,腹壁上贴有忍冬、蕉叶、佛家背光和月牙宝珠等花纹,接于底部棱上、花纹上部高出器口、底部中央有凸榫,插入坚柄内中央。坚柄,上口略外撇,直柄中部有一周联珠纹及两周棱纹,其上一周莲及蕉叶弄划纹,下为忍冬纹。圆座,座体饰倒置宝相莲瓣,下覆圆盖,底有一周联珠纹。通 精品文物 2021年02月03日 0 点赞 210 阅读
唐代 · 白釉白釉人首执壶(山西博物院) 唐代 高31.2、口径9.8*5、底径7.8厘米。 扁弧形口,细束颈,橄榄形腹,扁条形柄,外撇足,足心内凹。柄与口沿形似带茎荷叶,上塑一童首。整体造型有浓厚的波斯萨珊王朝金银器的特征。釉色黄白,釉面较亮,施釉至足,足底无釉。执柄上流釉至下腹部,釉层明显闪青。流下腹部刻出一道竹节纹,其下端贴花。执柄下部也有贴花装饰。 精品文物 2021年02月03日 0 点赞 147 阅读
春秋 · 牛头双身蟠螭纹甗(山西博物院) 春秋 高29.5厘米 口径22.5厘米。1988年太原市金胜村赵卿墓出土。蒸食器。上甑下鬲。甑折沿,厚唇略外撇,直颈,下腹内收成平底,箅圆形,箅孔为辐射形,内外共两周。颈的两侧有一对兽面铺首衔环。颈和下腹部均饰“S”形夔凤纹带。上腹部牛头双身蟠螭纹带。鬲直口,肩部微鼓,弇口,短颈,鼓腹,腹壁下半部内收成平底,三蹄足。肩部有一对兽面铺首衔环。肩部饰一周牛头双身蟠螭纹。甑置鬲上 精品文物 2021年02月03日 0 点赞 144 阅读
战国 · “无终”三孔布(山西博物院) 战国 通高5.4厘米,重7.3克 首、肩、裆、足均为圆形,在首及两足端处各有一圆孔,面文“亡冬阝”释“无终”,今地在河北省蔚县境。背文“十二朱,十三”。属战国晚期赵国铸币,无终为赵国的地名。三孔布是战国布币中最珍罕的品类。 精品文物 2021年01月31日 0 点赞 181 阅读
春秋 · 鼓座(山西博物院) 高39厘米,最大径81厘米,底径79厘米 1996年太原市金胜村674号墓出土 鼓座圆盘,表面隆起,正中有8厘米高的圆筒,以承放贯鼓之建柱。鼓座外壁有4个铺首衔环,等距分布。鼓座的顶部饰一道绹索纹;圆筒外侧饰一条蟠螭纹带。鼓座表面饰5条高浮雕纹带,除第二条是正反相间的牛头状兽面纹外,均为相互缠绕的夔龙纹带,带间以素面凸棱和三角几何纹带凸棱相间隔。 精品文物 2021年01月28日 1 点赞 169 阅读
西周 · 兽目交连纹匜(山西博物院) 高16厘米,长30厘米 2005年曲沃县羊舌村出土 敞口,流略上昂,龙首形鋬,瓢形器腹,四个兽蹄形扁足,口沿饰兽目交连纹,腹壁饰数道横条沟纹。 精品文物 2021年01月28日 1 点赞 151 阅读
西周 · 兔尊(山西博物院) 高22.2厘米,长31.8厘米 1992年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M8号墓出土 兔作匍匐状,双目前视,两耳向后并拢,四腿蜷曲,腹部中空。兔身两侧饰三层依次凸起的圆形纹饰,由里向外依次是涡纹、四目相间的斜角雷纹和勾连雷纹。以兔作为尊的器形,在青铜器中尚属首见。在晋侯墓地的晋献侯夫妇(M8组)、晋穆侯夫妇(M64组)墓中均有数个铜兔尊作为礼器陪葬,且大小不一、形制有别,是为奇观。 精品文物 2021年01月28日 4 点赞 218 阅读
山西青铜博物馆:如银岁月 美意延年——山西传统银饰展 展览精选600余件各时期山西民间银饰,其中山西博物院藏文物500余件,山西地质博物馆、晋国古都博物馆及私人藏品100余件,共同勾勒出山西这片土地曾上演的生活图景。 精致大方的簪和钗,珠玉摇曳的步摇,玲珑小巧的帽花、耳饰,用来梳头定型的发梳、发箍、发夹,无不展示了古代女子的爱美之心。比之现在,有过之而无不及。 ▲ 银鎏金点翠蝶形簪 ▲ 凤鸟形银帽饰 ▲ 烧蓝银头饰 ▲ 烧蓝鱼形银耳饰 不仅 博物馆院 2021年01月27日 1 点赞 164 阅读
西周 · 楚公逆钟(山西博物院) 西周 最大者通高51厘米 铣距28.8厘米 此编钟一组八件,按纹饰差异可以分为两型三式。一型一式有5件,3件较大,2件较小,甬部略作椭方形,于部弧度较浅,枚等部位用浅细的单线划分,间饰有尖凸的乳钉纹。舞部饰勾连云纹,旋饰目雷纹,鼓部饰龙、凤、虎等相纠的纹饰,篆部饰须爪细长的墨鱼纹。部分钟鼓侧有一竖耳、身披鳞甲的动物,为第二基音标志。一型二式仅一件,是整套钟中最大的一件,除以浅细的阳线连珠纹取代 精品文物 2021年01月26日 0 点赞 164 阅读
西周 · 鸟尊(山西博物院) 西周 高39厘米 长30.5厘米 宽17.5厘米 盛酒器,出土于第一代晋侯燮父墓中。整体造型为伫立回首的凤鸟形,凤尾下弯成一象首,与双腿形成三点支撑。器盖和腹底铸有铭文,“晋侯作向太室宝尊彝”,说明该器为晋侯宗庙祭祀的礼器。 精品文物 2021年01月24日 1 点赞 211 阅读
山西博物院:霜满龛红——傅山的生平、思想与学术展 傅山(1607——1684年),字青主,山西太原人,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书法家、医学家,清代学者全祖望盛赞其为大江以北,无出其右。三百年来,傅山巍然屹立,影响深远。有人视他为书家,有人称他为神医;有人敬仰他的品格,有人感佩他的学问...... 傅山的一生,遭逢明亡清兴的历史巨变,经历社会、思想、学术的动荡重建,时人说他“扫除百年芜秽靡蔽&rdqu 博物馆院 2020年12月29日 0 点赞 384 阅读
霜满龛红——傅山的生平、思想与学术展(山西博物院) 展览时间:2020年12月29日021年3月29日 展览地点:山西博物院主馆四层书画展厅 展览简介: 本次展览,我院联合上海博物馆、河南博物院、苏州博物馆、绵阳市博物馆共同打造了一台不同于以往的全新文化盛宴,从生平、文学、思想、史学、医学等不同维度解读和展示傅山,力图还原一个真实立体的傅山形象,还原一位真实的大师、一座真正的文化高峰。 文博展览 2020年12月28日 0 点赞 275 阅读
张庆捷:长眠在山西的粟特人 1999年,山西太原发现一座古墓,墓的主人叫虞弘,是旅居中土的外国人。墓中出土的汉白玉石椁,既有浮雕,又有绘画,精美绝伦,各种人物、建筑、器物、动物和植物等构成的生活场景,充满着西域风情:宴饮乐舞、火坛祭祀、骑射搏斗…… 虞弘墓的发现,引起了世界性的轰动,它让我们第一次知道世界上曾有一个叫“鱼国”的神秘王国,首次以实物,确认了萨宝和祆教(拜火教) 考古研究 2020年10月28日 0 点赞 677 阅读
商代 · 鸮卣(山西博物院) 盛酒器。形如两鸮相背而立。盖为双鸮首,环目,尖喙,弯眉,盖中央置四阿顶方柱钮,饰雷纹。腹作双鸮身,子口微敛,垂鼓腹饰卷曲羽翼纹。身下为四爪,两两相背。盖腹相合,两鸮昂首背立。商代晚期青铜器精品,不仅实用,也是精美的艺术品。鸮是我国古代对猫头鹰一类鸟的统称。 精品文物 2020年10月14日 2 点赞 902 阅读
一筇万里——担当书画艺术展(山西博物院) 展览时间:2020年8月25日—2020年11月22日 展览地点:山西博物院主馆四层临展厅 展览简介: 担当,俗姓唐,名泰,字大来。法名通荷,又名普荷,号担当。先世浙江淳安籍。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出生于云南晋宁,诗书世家。他50岁出家,往来于苍洱、鸡足山之间,75岁时移驻大理感通寺,直至涅槃。 文博展览 2020年09月01日 2 点赞 619 阅读
山西博物院:陶寺和石峁,看四千年前两大黄河文明遗址如何“相会” 距今约4000年左右的陕西石峁遗址是中国已发现的龙山晚期到夏早期时期规模最大的城址。而距今约4300年至3900年山西省陶寺遗址则是中国黄河中游地区以龙山文化陶寺类型为主的遗址,并被认为可能是尧都。 博物馆院 2020年08月31日 12 点赞 2664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