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 · 坐形白玉人(河北博物院) 高5.4厘米 出土地 河北满城陵山一号汉墓 玉质洁白晶莹,脸型瘦削,长眉短须,束发于脑后,顶戴小冠,冠带自耳侧下垂扎于颌下。 身穿右衽长衫,宽袖,腰间系方格纹带,凭几而坐,双手置于几上。底面阴刻铭文5行10字"维古玉人王公延十九年"。 精品文物 2021年04月19日 1 点赞 122 阅读
明代 · 双龙耳青玉杯(河北博物院) 明代 高5.2厘米 宽15.1厘米 口径9.3厘米 出土地:河北省大城县北关 玉料青色,有褐色绺、瑕,玉质凝润、细腻。耳杯侈口,深腹,圈足微外撇,杯身光素无纹,双耳为透雕对称的双龙,龙蹲踞于杯壁,双爪攀住杯口回首张望,极富情趣。 龙身体穹起,凸目巨口,龙须飘洒,细长的身躯遍饰鳞纹,尾外翻上卷。 精品文物 2021年03月25日 1 点赞 258 阅读
西汉 · 刘胜金缕玉衣(河北博物院) 西汉 全长188厘米 该玉衣是用金丝将玉片编缀而成。玉片为岫岩玉制作。上衣呈绿色,玉质莹润。下身为灰白和淡黄色。整体主要分为头罩、上衣、、手套、裤筒和鞋等五部分。共用不同形状玉片2498片,金丝约1100克。其外观和人体形状相同,是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死后的殓服。这是我国考古发掘中出土年代最早最完整的玉衣。 精品文物 2021年02月08日 1 点赞 946 阅读
“以素为绚——明清德化白瓷撷珍”(河北博物院) 展览时间:2020年12月29日-2021年4月15日 展览地点:河北博物院北区15、16号展厅 展览简介: 本次展览遴选福建博物院、河北博物院馆藏明清德化白瓷珍品139件,冀以展现德化白瓷的独特魅力,启迪人们通过素简艺术发现生活之美。 文博展览 2020年12月28日 0 点赞 317 阅读
同在东方——亚洲古代文明展 展览时间:2020年12月4日——2021年2月28日 展览地点:河北博物院北区13、14号展厅 展览简介: 本展览汇聚叙利亚、阿联酋、巴基斯坦、柬埔寨、黎巴嫩、日本共6个国家文博机构文物藏品,相应选取河北博物院、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南京博物院部分文物藏品加以对比展示。展览分为“文明肇始 和谐共生”“兼收并蓄 多元共生”& 文博展览 2020年12月09日 1 点赞 352 阅读
西汉 · 铜镶嵌仪仗顶饰(河北博物院) 顶饰像一朵盛开的鲜花,用错金银,镶嵌红玛瑙、绿松石和白玉等手法,勾描出花瓣、花蕊和花萼,五彩缤纷,艳丽异常,表明汉代高超的工艺美术水平。 精品文物 2020年10月20日 2 点赞 606 阅读
李立华:金代井陉窑鹿纹瓷枕赏鉴 河北博物院“名窑名瓷”陈列中,展出了一组金代井陉窑瓷枕。这几件瓷枕,胎质和釉色比较独特,釉呈一种浅淡的米黄色,装饰手法也比较少见,与其他窑口生产的瓷枕风格迥异。五件瓷枕中,除一件白釉双鹿纹枕采用刻花工艺外,其他几件瓷枕的装饰手法,均为井陉窑独有的“戳印”工艺,古雅拙朴,令人耳目一新。其中,三件鹿纹瓷枕,线条流畅,简笔传神,刻画生动,令人过目难忘。 考古研究 2020年07月01日 0 点赞 631 阅读
圆明重光 ——圆明园历史文化巡展(河北博物院) 展览以圆明园的历史变迁为线索,分为“万园之园”“百年沧桑”“圆明重光”三个部分,共展出包括圆明园出土文物、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复制品、红木建筑模型等在内的展品170余件,并通过丰富的图文资料和多媒体技术,全面展示圆明园盛时的辉煌气象,近代以来的沧桑变迁,新时代背景下圆明园遗址的保护利用。 文博展览 2019年10月12日 4 点赞 1105 阅读
鼎立中原 豫地瑰宝展(河北博物院) 展览分“帝国形成”和“匠作技艺”两部分,共展出河南地区夏商至宋金时期的珍贵文物146件组,其中一级文物29件,二级文物81组。展厅面积1000余平方米,以文字、图版、视频等辅助形式,从政治、礼制、技艺等方面再现了河南古代文明诞生、演变、发展的历程及繁荣祥和、包容大气的物质与精神面貌。 文博展览 2019年09月06日 0 点赞 1009 阅读
西汉 · 错金铜豹(河北博物院) 豹作蜷卧状。昂首张口,长尾弯卷,平底。豹身以金斑为主纹,错出梅花状豹斑,头足和尾部錾点状纹,口部涂朱。双目镶嵌白玛瑙,由于粘合料中含有朱红色颜料,故双眼呈现红色。豹体内灌铅,使其更加稳重。装饰华丽,造型生动优美,是难得的汉代艺术珍品。 精品文物 2019年07月31日 3 点赞 1084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