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博物馆:“双璧同辉——红山·良渚文化展” 1月12日,由浙江省博物馆、赤峰市文物局、赤峰博物馆主办,赤峰市博物馆馆际联盟成员单位协办的;双璧同辉;红山;良渚文化展开展仪式在赤峰博物馆隆重举行。 出席本次展览开展仪式的领导与嘉宾有浙江省博物馆馆长陈水华;浙江省博物馆副馆长蔡琴;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乌恩奇;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博物馆管理处处长侯俊;中共赤峰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远新;赤 博物馆院 2021年01月14日 3 点赞 141 阅读
双璧同辉——红山·良渚文化展(赤峰博物馆) 展览时间:2021年1月12日——2021年4月12日 展览地点:赤峰博物馆西临展厅 展览简介: 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都是距今5000多年的重要考古学文化,红山文化的发现地和命名地都在赤峰,并以西辽河以及辽宁的大小凌河流域为中心,遍布辽西,影响周边。良渚文化分布在环太湖流域,因余杭良渚遗址而得名。两种文化各有渊源,兼有共性,虽各以粟作、稻作文化为基础,但均以农业为本,以玉比 文博展览 2021年01月13日 1 点赞 142 阅读
新石器时代 · 红山文化 中国北方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1935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后遗址的发掘而得名。最初被称作赤峰第一期文化,1954年定名为红山文化。以彩陶、“之”字形纹陶、细石器和一种特有的掘土工具为其基本特征。 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辽宁省西部、河北省北部地区,吉林省西北部也有少量发现。经过发掘的遗址还有赤峰蜘蛛山、西水泉,敖汉旗三道湾子、四棱山,巴林左 考古词条 2021年01月05日 2 点赞 244 阅读
“玉出红山——红山文化考古成就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 10月17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共同主办,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辽宁省文物局)和辽宁省文化演艺集团(辽宁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承办,辽宁省博物馆协办的“玉出红山——红山文化考古成就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隆重开幕,展期三个月。 博物馆院 2020年10月19日 5 点赞 530 阅读
玉出红山——红山文化考古成就展(中国国家博物馆) 本次展览共展出玉质礼器、红陶祭器、人像雕塑等珍贵文物160余件,结合考古现场图片和建筑过程复原,集中展示了红山文化遗址历次重要发现和最新考古成果,其中田家沟和半拉山墓地出土文物为首次在辽宁省外展出。同时,展览还通过红山文化出土文物与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出土文物等的对比,深刻揭示了西辽河流域连接南北、沟通东西的要冲地位在中华文明起源发展中的重要影响。 文博展览 2020年10月19日 10 点赞 1539 阅读
田广林 周政:8000年前的中国就开始与西方交流——以红山系列文化石构墓葬与人形雕塑为例 新世纪以来,伴随辽西红山文化积石遗址的考古发现和人形雕塑的成批出土,人们日渐清晰地看到,早在8000年以前,以辽西地区为代表的古代中国,就与遥远的西方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人群互动与文化交往,比张骞“凿空”西域还早5000多年。 考古研究 2020年06月24日 1 点赞 455 阅读
郭平:筒形器遗痕暴露先民复杂的社会层级 筒形器是目前已经发掘的红山文化遗址中出土数量非常多的陶器。此前,人们更多地关注红山先民制作这种陶器所要表达的意图。不久前,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发布最新研究成果——《牛河梁遗址红山文化晚期社会的构成》,取得这一成果耗时近7年,从筒形器上留下的制作者痕迹还原历史,让人们看到了红山文化晚期已经出现了复杂的社会层级关系,为进一步全面认识红山文明拓宽了思路,并且提供了有力证明。 考古研究 2020年05月26日 0 点赞 351 阅读
追寻红山文化足迹,探源中华文明 去年夏季以来,随着良渚文化遗址入选世界遗产,关于中华文明起源的话题再一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在此情形下,同样在申报世界遗产、同为中华史前文明的红山文化,也引起了全球的高度关注,诞生红山文化的辽西地区也成为中华文明起源的追寻地。 考古前沿 2020年05月08日 1 点赞 509 阅读
辽宁马鞍桥山遗址首次发掘工作结束 出土文物1000余件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15日发布消息称,辽宁朝阳马鞍桥山遗址第一次发掘工作结束,通过发掘确认了该遗址是一处以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早期为主体的聚落址,发现了明确的不同类型的房址和灰坑等重要遗迹,出土大量陶、石、骨器等重要遗物,这些对于红山文化的研究提供一批崭新的研究材料。 考古前沿 2020年01月17日 1 点赞 638 阅读
侯永锋:牛河梁揭示5000年前古文明独特魅力 红山文化最重要的发现在辽宁 牛河梁揭示5000年前古文明独特魅力,跨越5000年,“又见红山”,一件件昭示远古文明信息的精品文物集中展现在世人面前。这当中,最吸引人眼球的当数来自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的古老遗存。 考古研究 2019年12月02日 1 点赞 912 阅读
契丹学研究(第一辑) 本书是赤峰学院契丹辽文化研究院、内蒙古自治区红山文化暨契丹辽文化研究基地联合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出版物;是以专门研究契丹辽文化及其资源转化为主的学术集刊,暂定每年一辑。本辑即为第一辑,分为历史与文化、考古发现与研究、文献资料研究、语言文字、学术动态等栏目,收录契丹与高句丽关系考述、辽代康默记家族粟特族属考论、辽萧公妻耶律氏墓志铭考证等论文20余篇。 著作推介 2019年11月05日 0 点赞 593 阅读
凌鹤:红山文化玉器见证中华五千年文明 早在史前时期,在中华文明形成的过程中,辽宁就有举世瞩目的红山文化,经过几代考古人的辛勤工作,出土了许多精美的红山时期的文物,它们是辽宁丰厚文化底蕴的真实写照。中华民族爱玉和用玉的传统始于兴隆洼文化时期,距今已有8000余年的历史,并且延续至今,未曾中断,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涵之一。 考古研究 2019年10月25日 2 点赞 1415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