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广州考古发现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和高等级越人墓地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正在对广州黄埔的陂头岭遗址进行的考古发掘工作取得新发现。其中的战国中晚期至西汉初期的墓群是目前岭南地区发现的数量最多、规模最大、封土保存最为完整的高等级越人墓地。 考古前沿 2021年04月14日 2 点赞 282 阅读
陈若茜:流失海外的克孜尔石窟壁画“家底”被摸清了 克孜尔石窟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拜城县克孜尔乡东南,石窟大约建于公元3世纪,止于公元8世纪至9世纪,是我国开凿最早的大型石窟群,它与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并称为我国四大石窟。 新疆龟兹研究院赵莉研究馆员经过二十余年的研究,对所有能搜集到的流失海外的克孜尔石窟壁画进行了原位考证和全面的复原研究,其《克孜尔石窟壁画复原研究》近日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赵莉在接受“ 考古研究 2021年04月14日 1 点赞 201 阅读
高丹:十大考古评选见证八千年中国海洋文化的余姚井头山遗址 4月12日至13日,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在京举办。贵州贵安新区招果洞遗址、浙江宁波余姚井头山遗址、山西夏县师村遗址等20个考古项目入围,21位终审专家学者现场点评。12日,来自20个考古项目发掘单位的汇报人将讲述项目成果,13日将正式揭晓2020年度“十大考古”项目。 浙江宁波余姚井头山遗址的汇报人孙国平今天在现场讲述了遗址发掘情况和学术价值。“ 考古研究 2021年04月14日 0 点赞 133 阅读
郑岩:刘敦愿与中国早期美术研究 人物简介: 刘敦愿(1918-1997),湖北汉阳人,知名历史学家、美术理论家、考古学家。1944年毕业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系,师从秦宣夫教授学习绘画。刘敦愿的学术研究以对中国早期美术和考古的探索用力最深。他从欧洲考古学兴起和发展的历程,特别是对于古典时期艺术品的搜集与研究的历史,来讨论考古学与古代艺术研究的关系。其目标是参照西方古典美术史的体系,利用丰富系统的田野考古材料,以先秦青铜艺术为中心 考古研究 2021年04月13日 1 点赞 169 阅读
清代 · 斗彩缠枝莲纹双耳瓶(安徽博物院) 清代 高31.4,口径13.2,底径12.5厘米 喇叭形口、折肩、肩部饰双象耳,斜弧腹,圈足。 器表纹饰共计9层,主题纹饰为缠枝莲纹,辅助纹饰为海水江牙纹、蕉叶纹、回纹、如意云纹、变形莲瓣纹、卷草纹。 精品文物 2021年04月13日 0 点赞 184 阅读
高丹:师村遗址——填补仰韶空白 演绎嫘祖传说 师村遗址出土了丰富的仰韶早期遗物,填补了仰韶早期文化发现的空白,师村遗址出土了4枚仰韶早期的石雕蚕蛹,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石雕蚕蛹形象。这意味着,至迟在距今6000年以前,先民们就已喜爱并崇尚桑蚕,可能已掌握了养蚕缫丝的技术。 由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运城市文物工作站协同勘探的山西夏县师村遗址位于山西省运城市夏县县城西南15公里处,距运城盐湖7公里,地处青龙河故道河曲地带,是目 考古研究 2021年04月13日 2 点赞 207 阅读
黄花梨、沉香“省亲”之旅 “故宫·故乡·故事——故宫博物院藏黄花梨沉香文物展(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 展览时间:2020年4月13日—2021年7月13日 展览地点: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北区二层8号厅 展览简介: 此次展览是故宫博物院与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的第三次联袂合作,精选院藏黄花梨家具与沉香器物中的上品,采用场景陈设与重点展示相结合的方式,力求将二者所蕴含的历史信息,最真切地传达给每一位观众,以促进和推动祖国各地优秀传统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让文物说话,为观众们讲述一段由黄花梨 文博展览 2021年04月13日 0 点赞 145 阅读
匠心穿越时光——"宫廷紫砂器"仿制成果展(宜兴市博物馆) 展览时间:2021年4月9日—2021年5月9日 展览地点:宜兴市博物馆一楼临展厅 展览简介: 此次展览共展出作品百余件,所有参与制作的紫砂艺人倾心倾力,重温古人的美学内涵,可谓是一项转化非遗资源的文化工程,也是紫砂文化传承人之间一场穿越时空的艺术对话。 文博展览 2021年04月13日 0 点赞 143 阅读
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 4月12日至13日,中国文物报社、中国考古学会主办的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在京召开。经过4月12日全天的项目汇报会,4月13日上午,评委会经过综合评议,最终投票选出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名单 (按时代早晚顺序) 贵州贵安新区招果洞遗址 浙江宁波余姚井头山遗址 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 河南淮阳时庄遗址 河南伊川徐阳墓地 西藏札达桑达隆果墓地 江苏徐 考古前沿 2021年04月13日 3 点赞 421 阅读
燕姬的嫁妆—— 垣曲北白鹅考古揭示的周代女性生活(山西考古博物馆) 展览时间:2021年4月18日——2021年7月18日 展览地点:山西考古博物馆 展览简介: 该展览将用100余件组珍贵的器物回望历史,以考古出土的铭文媵器为引子,切入周代女性生活,通过重点、组合文物的方式,透物看人,呈现主人公的家世、当时女性的祭礼、宴乐、饰妆等内容,外延内容包括两周之际的政权格局、族属变化和思想观念。 文博展览 2021年04月12日 2 点赞 207 阅读
敖天照:用一辈子把自己活成了一部文物“活字典 疫情防控下的春节假期,仍有3万多名游客走进三星堆博物馆,在上千件文物的引领下,探寻古蜀人在这片土地上虔诚的梦想。不同于一、二号祭祀坑出土的那些硕大奇诡的重器,其中一些文物并不怎么起眼,显得残缺、粗拙,它们的铭牌上标注着“三星堆遗址采集”。而当你了解了三星堆90多年波折艰难的考古发现史后,就会惊叹于这迷雾 考古研究 2021年04月12日 0 点赞 197 阅读
广东:广州增城金兰寺遗址出土古人类遗骸30具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易西兵12日表示,截至今年3月底,广州市增城金兰寺遗址在最近一次考古发掘中清理墓葬32座(新石器时代晚期30座、战国时期2座),目前已经出土古人类遗骸30具。 金兰寺遗址位于广州市增城区石滩镇金兰寺村北部,县江河西岸,为珠三角平原北缘一处重要的史前贝丘遗址。1958年至1961年间,广东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历史系先后对遗 考古前沿 2021年04月12日 0 点赞 236 阅读
汉代 · 铜独角兽(甘肃省博物馆) 汉代 酒泉市下河清出土 高24.5厘米 长70.2厘米 兽头向前冲,角向前刺,扁尾上翘,四足跨张作角斗状,全身铸有兽毛的纹饰。角和尾可拆卸。 独角兽是传说中的一种神兽,随葬在墓中,起镇墓辟邪的作用。 精品文物 2021年04月12日 0 点赞 359 阅读
霍巍:西藏考古发现与“高原丝绸之路” 一、 “高原丝绸之路”概念的提出 首先,霍巍教授界定了“高原丝绸之路”的含义。丝绸之路的概念有两重含义,狭义的“丝绸之路”是西方人创造出来的一个有关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代称,原指汉代中国和中亚、印度、西亚之间以丝绸贸易为主的交通路线。而从广义上讲,它不是指一条单一的路线,也不是指某一个时期的路线,它应该是一个网络。“高 考古研究 2021年04月12日 0 点赞 210 阅读
唐代 · 彩绘持镜女立俑(陕西历史博物馆) 唐代 女俑头梳乌蛮髻,鬓发抱面,脸庞丰腴。 身着嫩绿色长袖衫,下穿红色高腰曳地长裙,右手持一面带柄铜镜,侧头似要照面,身姿婀娜,衣裙线条自然流畅,显露出唐代女性秀美洒脱的气质。 精品文物 2021年04月09日 6 点赞 306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