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奉化江流域又有考古新发现,方圆5公里已发掘8处史前遗址 12月10日,记者从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获悉,宁波又发现一处史前文化遗址——陈王遗址。该遗址年代跨度大,由早至晚分别为河姆渡文化四期、良渚文化、战国时期、汉六朝、唐宋时期,以史前时期遗存为主。 考古前沿 2023年12月11日 0 点赞 60 阅读
湖南:里耶发现13口2000多年前的古井,并发掘出3.8万余枚简牍! 2002年,考古人员在湖南湘西州里耶古城遗址发现一口2000多年前的古井,并发掘出3.8万余枚简牍,简牍复现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历史场景。今年,考古人员在该遗址新发现13口古井,并从井中带出有机质的竹木材料物质,形状非常接近简牍。这意味着里耶古城遗址极有可能有新简牍出土。期待好消息! 考古前沿 2023年12月07日 2 点赞 130 阅读
重庆:武隆发现中国有明确纪年最早西汉墓 武隆考古有重大发现!近期在该区出土的“关口西汉一号墓”,是目前中国考古发现有明确纪年的最早西汉墓,根据木牍记录,其下葬年代为公元前193年。 该考古项目是为配合重庆乌江白马航电枢纽工程而开展的抢救性发掘,发现的墓葬位于武隆区乌江腹地内。经过为期两个多月的考古发掘,目前墓葬椁室内的共600余件随葬品已基本提取完毕,包括漆木器、木器、竹器、青铜器、陶器、丝织品等,甚至连墓主人生前爱吃的食物都一应俱全。 考古前沿 2023年12月06日 5 点赞 235 阅读
湖北:蓄水、灌溉、防洪兼备——屈家岭遗址发现距今5100年史前水利系统 屈家岭遗址考古工作专家现场会上发布了荆门屈家岭遗址考古新发现。经过近3年的全面调查和系统发掘,屈家岭遗址新发现多组规模庞大、因势而建的水利系统,为考察史前水利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证据。 考古前沿 2023年12月05日 1 点赞 166 阅读
长城北京段考古成果发布 有何新发现? 长城是人类历史上宏伟壮丽的建筑奇迹和无与伦比的历史文化景观,长城北京段自东向西蜿蜒经过北京平谷、密云、怀柔、延庆、昌平和门头沟6区。北京以箭扣长城、大庄科长城为试点,在全国率先在长城修缮中引入考古发掘,开始一般性抢险加固向研究性修缮的转变。今年,北京市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北京段)建设以及长城保护、长城考古等方面齐头并进,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考古前沿 2023年12月04日 0 点赞 206 阅读
湖北:沙洋新石器时代城河遗址考古项目又有新收获 11月29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通报了城河遗址的重要新发现:城河遗址新发现“水坝”遗存距今约5000年,推测用于旱时供水、涝时排水。相关发现见证了长江中游先民的治水智慧,为史前治水研究提供重要新材料。 考古前沿 2023年11月30日 0 点赞 364 阅读
良渚考古发布重大新突破 领队王宁远解读时空框架 11月29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通报了浙江杭州良渚古城及水利系统遗址等4项考古最新进展。 考古前沿 2023年11月30日 1 点赞 377 阅读
山西:太原唐代马绶夫妇墓随葬品信息丰富,其发掘为研究晚唐以来太原地区墓室平面形状的主流形式提供材料 2020年为配合太原市晋源区龙山大街西段道路建设,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抢救发掘了一批汉至清时期的墓葬,其中唐代砖室墓M23出土器物最为丰富,简报如下。 考古前沿 2023年11月29日 0 点赞 382 阅读
安徽:繁昌人字洞发掘,又有惊喜发现 记者从芜湖市繁昌区文保中心获悉,正在进行中的人字洞遗址2023年秋季考古发掘工作有了新发现,包括新发现了一种猪的化石,同时还发现了个体比较大的灵长类的牙齿,看似非常像人类的牙齿。 另据繁昌区相关主管部门透露,面向全球征集的“人字洞”主题公园建设概念性规划设计方案工作已经结束,目前正在组织专家团队进行评审,预计今年年底将会确定“人字洞”主题公园建设规划 考古前沿 2023年11月28日 0 点赞 323 阅读
山东:济南市考古研究院完成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一工地考古发掘工作 近日,由济南市考古研究院主持发掘的历城区济南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一工地古代墓地考古发掘工作顺利完工,并通过省文旅厅组织的专家验收。 考古前沿 2023年11月27日 0 点赞 307 阅读
河南:三门峡发现秦人墓 2022年12月至2023年1月,为配合河南省三门峡市刚玉砂厂周边棚户区改造项目(黄河花园)配套幼儿园项目的建设,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项目占地范围内的古墓葬进行考古发掘,发掘面积7000余平方米,共发掘墓葬80座,其中秦人墓占多数,并夹杂少量的唐墓、明清墓。该考古工地共出土文物159件(枚),主要为陶器、铜钱和少量的石器。 考古前沿 2023年11月23日 0 点赞 370 阅读
四川:出土近10万件文物 填补成都平原旧石器时代考古空白 ▲四川眉山莲花坝遗址考古发掘现场 近年四川眉山考古发掘,年代最早可追溯至旧石器时代,一直延续到清代,涵盖青铜器、陶瓷器、竹木漆器、金银玉器等等,类型齐全,地域覆盖广,真实地佐证了眉山多姿多彩的历史。 江口沉银遗址入选“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并被评为“百年百大考古发现”,这些历史遗址和遗物的科学考古发掘,生动展现了巴蜀区域文明向中华多元文 考古前沿 2023年11月22日 0 点赞 249 阅读
山西:大同唐代纪年砖墓为“夫妻合葬墓”,墓中第三人是谁?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发布了大同智家堡唐代纪年砖墓的发掘资料。该墓中有砖雕仿木结构,附带耳室,同时还出土墓志一合,据志文可知墓主为官宦之后,对于研究本地区丧葬习俗及唐代职官制度、里坊制等提供了新的资料。 考古前沿 2023年11月21日 0 点赞 247 阅读
河北:邺城考古新发现与史料记载不同引关注 邺南城宫城区两座大殿,文献记载是左右并列,考古发现却是前后对峙。近日,邺城考古新发现与史料记载之间的差异引发关注。 位于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的邺城遗址,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北方的重要都城。其建筑理念和格局对隋唐长安城、宋东京城、元大都和明清北京城,以至日本列岛上的平城京、平安京,朝鲜半岛上新罗王京等都有影响。中国人民大学牛润珍教授等学者认为“邺是中世纪东亚都城城制系统之源” 考古前沿 2023年04月27日 34 点赞 5210 阅读
河北:考古勘探确认东魏、北齐邺城宫城区第一重宫城范围与形制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组建的邺城考古队20日透露,通过8年持续勘探与发掘,确认了东魏、北齐邺城宫城区第一重宫城的范围与形制,为探索东魏、北齐邺城宫城范围、平面布局和宫院制度提供了重要线索。 邺城遗址位于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分邺北城和邺南城两部分。邺城曾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六朝都城,是中国都城规划肇始地、建安文学发祥地、佛学弘传中兴地和多元文化碰撞地。为 考古前沿 2023年04月24日 12 点赞 4663 阅读
山西:山西襄垣发现金代壁画墓 系多代人分室合葬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18日发布,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县发现一处金代壁画墓,系多代人分室合葬。 墓葬位置示意图(来源考古汇) 该考古项目负责人杨柳介绍,上述墓葬为仿木结构砖雕壁画墓,建造于金大定十七年(公元1177年),仿木构砖雕和建筑彩绘保存相对完好。 墓葬平面图(来源考古汇) 墓葬为仿木结构方形穹窿顶砖室墓,由墓道、甬道、主墓室和9个洞室组成。主墓室内仿木构砖雕精美,采用砖雕和彩绘相结合的装饰手法。 考古前沿 2023年04月20日 14 点赞 4567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