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栋梁·山西站——纪念梁思成先生诞辰120周年展览”预展开展 《人类群星闪耀时》中有一句话,“一个人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在人生的中途、富有创造力的壮年,发现自己此生的使命。”梁思成的一生可以说正是这句话的真实写照,少年时博览群书,青年时游学欧美,归国后投身并致力于中国古建筑的研究,“此生的使命”便这样照进他的人生。 梁思成是我国著名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中国建筑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他是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 博物馆院 2021年09月30日 15 点赞 4016 阅读
2021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公布|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聚焦后疫情时代,面对未来社会、经济、环境等挑战,博物馆应如何开启新思考、探索新模式、提出新方案,展开广泛探讨。 中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国际博物馆协会,自此以后每年均组织“国际博物馆日”的相关活动。从2009年起,国家文物局开始举办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至今已在 博物馆院 2021年05月18日 3 点赞 1799 阅读
郑州博物馆:黄河珍宝——沿黄九省(区)文物精品展 4月30日上午, 郑州博物馆新馆暨黄河珍宝展开幕式 在郑州博物馆文翰街馆(即新馆) 隆重举行。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 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司长罗静 及故宫博物院、中国博物馆协会、 中国文物交流中心等国家级文博单位、 沿黄九省(区)博物馆馆长应邀出席。 ▲沿黄九省(区)博物馆馆长推介黄河珍宝 开幕式后, 与会领导及沿黄九省(区)博物馆馆长 共同参观展览, 活动期间, 还举办&ldquo 博物馆院 2021年05月06日 4 点赞 3842 阅读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神秘的巴国——走进长江文明系列展 巴国,一个神秘的古国 中国先秦奇书《山海经》中 就有“西南有巴国”的记载 现代人们常说 “巴山蜀水”、“下里巴人” 都是对这个古老国族的 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 巴国诞生在大河之滨,巴人活动在大山深处,纵然历经迁徙,山水环境都是它永恒不变的家园。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文献记载阙如,这个曾经在今川、渝、陕、鄂、湘、贵都留下足迹,并在 博物馆院 2021年05月06日 4 点赞 4886 阅读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龙门遗粹——山西河津窑考古成果展 山西河津古称“龙门”, 北宋时因境内有 黄河渡口而改名河津。 河津位于 黄河与汾河交汇的三角地带, 北依吕梁山, 有丰富的瓷土和煤炭资源, 自唐代起, 瓷器生产历千年不绝, 留下了大量传世瓷器。 2021年4月22日 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 山西省文物局共同主办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望野博物馆 运城市文物保护中心 河津市人民政府等机构协办的 “龙门遗粹&mdash 博物馆院 2021年04月22日 4 点赞 2048 阅读
吴中博物馆:下江南——故宫博物院藏乾隆时期文物展 乾隆甚爱江南,曾在《御制南巡记》中总结自己的一生:“临御五十年,凡举二大事,一曰西师,二曰南巡。”其六次南巡,六下江南,必至姑苏城。每次都为此地的人文、风景赞叹不已。 而今五月,正是江南好风景。在苏州一年中最清丽适意的季节里,距离六下江南近两百四十年后,乾隆即将“第七次”来到苏州,走进吴中博物馆啦。 本次“下江南—&mdas 博物馆院 2021年04月20日 1 点赞 3189 阅读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神秘的巴国——讲述一个完整而真实的巴国故事 巴国,一个神秘的古国,中国先秦奇书《山海经》中就有“西南有巴国”的记载。现代人们常说的“巴山蜀水”、“下里巴人”,都是对这个古老国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 巴国诞生在大河之滨,巴人活动在大山深处,纵然历经迁徙,山水环境都是它永恒不变的家园。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文献记载阙如,这个曾经在今川、渝、陕、鄂、湘、贵都留下足迹,并在江汉 博物馆院 2021年04月17日 7 点赞 3534 阅读
湖南省博物馆:仙境有花开——清代民国时期桃源刺绣展 3月16日,由湖南省博物馆与桃源县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我馆首个原创大展“‘桃源工’系列展刺绣篇:‘仙境有花开——清代民国时期桃源刺绣展’”在湖南省博物馆艺术大厅隆重开幕。 “桃源工”系列展作为我馆“湖南区域文明系列”展览的开篇之作,它以清代民国时期的桃源刺 博物馆院 2021年03月16日 4 点赞 2241 阅读
湖南省博物馆:众流归海——明清时期的人物图像与文化融合 在中华传统文化主体结构中,儒、道、释是三种互补共生的知识体系和文化源流。自先秦至汉滥觞以来,它们从彼此的排斥冲突到相互的吸纳渗透,再到整体的融会贯通,在持续的历史互动中走向多元一体的发展格局。明清时期,儒、道、释在延续各自传统的同时,实现了三家在内涵和物质形态上的融合,其中以各种人物画、造像、雕刻及文学图像的流行尤为明显。这些具有内在关联性的视觉文化,形象地勾勒了明清时期社会文化、审美趣味与精神 博物馆院 2021年03月16日 7 点赞 5365 阅读
保山博物馆:泉溢东方—满洲里市草原丝路珍品陈列馆中外古货币展 2021年3月15日,由保山市博物馆和满洲里市草原丝路珍品陈列馆、满洲里市博物馆、扎赉诺尔博物馆共同举办的《泉溢东方—满洲里市草原丝路珍品陈列馆中外古货币展》在保山市博物馆一楼六展厅开展。展览将展出至5月12日。 展览共分为4个部分,共展出463枚古今中外钱币,讲述了我国从新石器晚期至民国的五千年货币发展脉络,也记录了草原丝绸之路中国与西域经济、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史实。 ▲ 莫卧 博物馆院 2021年03月15日 2 点赞 1863 阅读
南越王宫博物馆:天下之脊——北岳文化专题展 《礼记·祭法》曰:“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山神,是山岳的化身,是古代人们对巍峨入云的高山的崇拜与信仰。 山神的信仰催生出山岳祭祀文化,而五岳祭祀历史由来已久。周人提出“国必依山川”的观念,在“天下”的中央、四方,及九州各立一座名山,称为五岳、九镇,镇定各地。汉本始二年(公元前72年),汉 博物馆院 2021年03月14日 1 点赞 2493 阅读
嘉兴博物馆:恋恋银风——桂林博物馆藏南方少数民族银饰展 银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之一。人类在使用银的历史中,不仅将其作为货币执行流通功能,还将其制作成饰品来装扮自己。 在我国南方地区,居住着苗、侗、瑶、水、布依、仫佬等多个少数民族,在这些少数民族人民的传统观念里,银饰可以避邪恶、驱鬼魅、保平安,有吉祥与幸福的寓意。因此,自古以来,他们就对银饰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并将其作为重要信物代代相传。桂林博物馆收藏的南方少数民族银饰,种类繁多,按其佩戴部位可分为发饰 博物馆院 2021年03月13日 2 点赞 2551 阅读
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西京印迹——大同辽金元文物展 继马鞍山站圆满收官后,2021年3月13日,我馆巡回外展“西京印迹——大同辽金元文物展”于安徽省黄山市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专题一厅展出,正式开启赴皖文化交流之旅的第二站。 自辽兴宗重熙十三年(1044年)至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大同凡辽金元陪都两百余载,汉族、契丹、女真、蒙古在此融合共生,形成极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与人文气息。近年来,随着考 博物馆院 2021年03月13日 1 点赞 1908 阅读
安阳博物馆:丝路华光——敦煌、麦积山石窟艺术展 坐落在河西走廊最西端的敦煌,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地标,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从公元4世纪开始,随着佛教东传与兴盛,敦煌连续开窟造像,延续千年,形成了中国佛教艺术的辉煌宝藏。千年前第一刀的划下,开启了千年后敦煌石窟的壮丽,历经数代流传有序,成为了沙漠中一座不朽的美术馆······ 沿着丝绸之路,有驼队的脚印, 博物馆院 2021年03月12日 9 点赞 2942 阅读
常熟博物馆:鸿雪铿鸣——西泠印社早期社员作品展 “鸿雪铿鸣——西泠印社早期社员作品展”为常熟博物馆与杭州博物馆首次合作举办的特展,汇集了杭州博物馆收藏的西泠印社早期社员的书画篆刻作品50多件,荟萃了吴昌硕、吴隐、王福庵、弘一、丰子恺、吴湖帆、张大千、黄宾虹、傅抱石、唐云等名家。 有“天下第一社”之称的西泠印社在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传播先进思想方面都起过重要作用, 博物馆院 2021年03月10日 0 点赞 2669 阅读
武汉博物馆:袖里乾坤——清代挽袖文化展 在中国传统刺绣中,有一种十分独特的绣品:长约二尺,宽约四寸,相向成对;题材从小桥流水、楼阁亭台、梅兰竹菊、到琴棋书画、才子佳人、渔樵耕读,图案精美、做工精致,这种在传统女性服饰袖子末端可拆卸的部分,即为挽袖。挽袖兼具装饰性和功能性,使用时以线缝缀在衣服之内,穿时翻卷在外,既美观又可调节衣袖长度,明清时期女性更是在挽袖的纹样上诠释着个人的理解,使其成为女性独有的丰富细腻的情感寄托,反映出女性艺术的 博物馆院 2021年03月08日 4 点赞 2487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