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首次发现祭祀礼器牙璋 从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考古工作者近日对贵州省铜仁市方田坝遗址进行考古勘探和调查时,发现了祭祀礼器牙璋,这于贵州考古来说属首次发现。 考古前沿 2021年01月28日 1 点赞 16 阅读
清代 · 粉彩三孔葫芦瓶(山东博物馆) 清代 高22.9、口径2.4、底径7厘米 此瓶造型新颖,取三葫芦上下腹及底相连成一体、三口鼎立的形态。葫芦瓶口描金,口下粉红云头纹,底有金彩“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器身其余部分以鲜嫩的绿釉为底色,并以描金边勾绘葫芦及其藤萝叶蔓,红彩描金绘蝙蝠姿态各异的飞翔于葫芦藤蔓之间,葫芦藤蔓蝙蝠均匀布满器身,寓意福禄(葫芦)绵长、洪福(蝠)齐天。 纹饰施色刻画生动自然,一葫芦之上 精品文物 2021年01月27日 0 点赞 99 阅读
李梅:“窑”望古今——从明清皇家御窑到国家遗址公园 “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如果说以湖田窑为代表的青白瓷使得景德镇在窑厂林立的宋代占有一席之地,那么明清时期御窑厂的建立不仅使景德镇逐渐成为全国的陶瓷中心,还将中国制瓷技术推向了又一个高峰。 作为世界上唯一的皇家瓷厂遗存,从明清两代的皇家御窑,到“江西瓷业公司”、景德镇市政府办公地,再到这些年新建成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在数百年风云变幻中几经变迁的景德 考古研究 2021年01月27日 1 点赞 58 阅读
弄青影——南宋青瓷造物美学侧记(杭州西湖博物馆总馆) 展览时间:2021年1月26日——2021年5月23日 展览地点:杭州西湖博物馆总馆 南宋官窑馆区 展览简介: 本次展览由杭州市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杭州西溪湿地国家公园管委会)主办,杭州西湖博物馆总馆承办,并得到浙江省博物馆、杭州博物馆、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萧山博物馆、松阳县博物馆、德清县博物馆等省内六家文博单位的藏品及学术支持。此外,展览还邀请多位工艺美术大师、青年 文博展览 2021年01月27日 2 点赞 43 阅读
罗丰:那一代人的心迹 从教师的角度看,寻找最好的学生,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是人生中的最大幸福;对优秀的学生而言,有机会在名校向大师问学,那也是一件相当惬意的事情;两者相向,便是所谓的机缘。果真如此,那么李济为首的台大教授们可谓是相当的成功,因为这时,张光直遇到了考古学。 张光直在台湾大学注册的第一天就遇到了李济。那时的人类学系主任和文学院长要在学生的注册卡上签字,他是第一个注册的学生。张光直永远记住的一刻是 考古研究 2021年01月27日 0 点赞 41 阅读
山西青铜博物馆:如银岁月 美意延年——山西传统银饰展 展览精选600余件各时期山西民间银饰,其中山西博物院藏文物500余件,山西地质博物馆、晋国古都博物馆及私人藏品100余件,共同勾勒出山西这片土地曾上演的生活图景。 精致大方的簪和钗,珠玉摇曳的步摇,玲珑小巧的帽花、耳饰,用来梳头定型的发梳、发箍、发夹,无不展示了古代女子的爱美之心。比之现在,有过之而无不及。 ▲ 银鎏金点翠蝶形簪 ▲ 凤鸟形银帽饰 ▲ 烧蓝银头饰 ▲ 烧蓝鱼形银耳饰 不仅 博物馆院 2021年01月27日 0 点赞 41 阅读
洛阳博物馆:金牛献瑞——辛丑年牛文物联展 2021年1月22日,洛阳博物馆与南宁市博物馆、随州博物馆、安阳博物馆、南阳市博物馆、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共同主办的“金牛献瑞——辛丑年牛文物联展”在南宁市博物馆开展。 牛在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勤劳而神圣!早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已把牛等动物驯养为家畜,因而由狩猎经济过渡到原始畜牧业,使先民们逐步摆脱了茹毛饮血、刀耕火种的原始状态,开创了农业发展的新 博物馆院 2021年01月27日 0 点赞 29 阅读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新春文化系列展 牛气冲天 2021年是农历辛丑牛年。在传统农耕社会中,牛是“六畜”中的大型牲畜,不仅是人类重要的肉食、皮革物料来源,还是重要的畜力,被称作“农业之本”。家牛勤恳温顺,任劳任怨,其奉献精神历来为人们所讴歌,喜牛爱牛传统在千百年积淀融合下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牛文化。牛年伊始,一年一度的“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新春文化系列展览”如期而至,用一百余件 博物馆院 2021年01月27日 0 点赞 46 阅读
宋代 · 哥窑灰青釉瓷盘(南京市博物馆) 宋代 高2.2厘米 口径15.2厘米 瓷质。青灰胎。釉色青灰,内外开片,纹样清晰。口沿薄釉。底足无釉,呈紫色。八棱形葵瓣口,稍外撇。盘腹较浅,圈足矮小,内外壁呈斜坡状。造型、釉色和纹样均为上乘,是传世哥窑器中的佳品。 精品文物 2021年01月27日 0 点赞 36 阅读
五代 · 银质鎏金虎头饰牌(吴中博物馆) 五代 长4.7厘米 宽4.3厘米 厚0.7厘米 银质,表面鎏金。方形,中间饰一虎,咧嘴獠牙,额上有“王”字。侧面有三个贯穿的小孔,用于穿系,似为挂佩上的饰件。 精品文物 2021年01月27日 0 点赞 34 阅读
明代 · 霁兰三足鼎式炉(景德镇陶瓷馆) 明代 口径12.2厘米 高11.5厘米 立耳,直腹,腹上部有一道突起弦纹,柱足。通体施霁蓝釉,釉色晶莹。霁蓝釉是一种高温石灰碱釉。其生坯施釉,高温下一次烧成,又称祭蓝釉和霁青釉,色泽深沉,釉面不流不裂,色泽浓烈均匀,呈色稳定,工艺继承元代的传统,延烧不断,主要造型为祭器和陈设用瓷。现藏于景德镇陶瓷馆。 精品文物 2021年01月27日 1 点赞 36 阅读
十六国 · 汉兴钱(上海博物馆) 十六国 径1.8厘米 两晋时期的货币主要使用三国吴、蜀钱币。十六国中的前凉、后赵、成汉及夏赫连勃勃都曾铸有铜钱。 成汉是十六国中处于西南的割据政权,由李雄于公元304年于成都建立,国号成。李雄死后,李寿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汉,史称成汉。汉兴钱铸于成汉李寿汉兴年间(公元338-343年),汉兴钱不以重量单位为货币名称,是我国最早的年号钱。 精品文物 2021年01月27日 0 点赞 37 阅读
清代 · 宋磁州窑褐彩人物纹枕(浙江省博物馆) 清代 纵38.5厘米 横17.5厘米 高13厘米 枕面略呈扇形,平面中心略凹,出檐。枕身四面垂直,平底,里面一钻气孔。胎质土灰黄,略粗,上白化妆土。 枕面菱形开光,内绘雪景一老者骑驴过独木桥,四角绘牡丹纹,二侧书写对联“古相 非俗”,“张家枕不凡”。 1985年陈器成捐赠。 精品文物 2021年01月27日 1 点赞 30 阅读
东汉 · 透雕双螭纹青玉璧(河北博物院) 东汉 青玉质 高25.5厘米 宽19.9厘米 厚0.7厘米 河北定县北庄汉墓出土 青玉雕制。玉璧表面布满谷纹,在肉。好的边缘各刻弦纹一周。璧上端附刻透雕双蟠螭纹,曲身武爪相斗,矫健有力,生动形象。琢制技术精湛,抛光凝润。 精品文物 2021年01月26日 0 点赞 66 阅读
陕西:“首届六大考古新发现”揭晓 “陕西首届六大考古新发现”22日在西安发布,陕西府谷寨山石峁文化大型墓地、秦始皇帝陵陵西墓葬、空港新城隋王韶家族墓园等六个项目最终入选。 陕西省考古学会会长孙周勇说,作为中华民族和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的陕西,文物资源丰富而重要,一直是中国考古的名区重镇。几代考古学人砥砺奋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重要的发现接连不断,为揭示、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弘扬传承中华优 考古前沿 2021年01月26日 1 点赞 181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