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盐亭发现三星堆文化时期大型聚落遗址,距今约3600年 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发现一处三星堆文化时期的重要遗址,考古人员在遗址现场发现了房基,灰坑,墙体,遗物包括石璧,陶罐,陶豆,鸟头形勺把等,与三星堆文化二,三期文化面貌一致。四川省文物局官方网站称,这是目前涪江流域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好,遗迹最丰富,遗址性质最明显的三星堆文化时期大型聚落遗址,该遗址为古蜀文明研究提供了新材料,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考古前沿 2021年02月24日 1 点赞 101 阅读
浙江:安吉上马山179号土墩考古发掘 上马山墓群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天子湖镇,距安吉古城遗址约5公里。自2007 年起,为配合天子湖工业园区建设,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连续多年进行考古发掘,已清理古墓葬六百多座,出土文物六千余件。2019年8月至2021年1月,为继续配合安吉县天子湖工业园区建设,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安吉县博物馆对永宁尔地块范围内的土墩进行考古发掘。我们发现该地块现存早期土墩主要有1座,编号为安吉上马山D179。 考古研究 2021年02月24日 1 点赞 57 阅读
我,来自烟博——馆藏国宝大联欢(烟台市博物馆) 展览时间:2021年2月5日——2021年5月5日 展览地点:烟台市博物馆 一楼特展厅 展览简介: 烟台市博物馆成立于1958年,现为国家一级博物馆,拥有馆藏文物6.8万余件/套,其中三级以上珍贵文物1.1万余件/套,均居全省第二。烟博藏品体系可分为传世文物、出土文物和近现代文物文献三大类,涵盖陶瓷器、书画、青铜器、玉石器、杂项、丝织品、近现代文物文献、钱币、自然标本等2 文博展览 2021年02月24日 0 点赞 45 阅读
牛转乾坤——辛丑新春生肖文物联展(常州博物馆) 展览时间:2021年2月5日——2021年3月14日 展览地点:常州博物馆一楼特展厅 展览简介: 此次展览以中国文物报社联合40余家文博机构众筹的数百幅文物艺术品图片为主线,分为生肖故事——生肖文化的源与流、牛族本纪——自然世界中的牛、五牛迎春——历史文化中的牛、牛年话牛——民 文博展览 2021年02月24日 0 点赞 30 阅读
西夏 · 鎏金铜牛(宁夏博物馆) 西夏 长120厘米、宽38厘米、高45厘米 1977年宁夏银川西夏陵区M177 该文物由青铜铸造而成,中间空心,外表通体染金。牛屈肢而卧,牛角耸立,两耳竖起,双眸远眺,四肢有力,体态健壮,牛颈有弧纹,比例匀称,线条流畅,形象逼真,个体硕大。 表现出了西夏时期较高的铸造工艺。1977年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夏陵陪葬墓出土。同年入藏宁夏博物馆。1996年被定为一级文物。 精品文物 2021年02月23日 0 点赞 77 阅读
牛年说牛:文物典藏里的牛——从牛形玉佩到“吴牛喘月” “牛”是十二生肖中的第二个属相,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勤奋坚韧、忠厚温和。“牛”也是十二生肖动物中艺术表现形式最为丰富的动物之一。它可以是先秦青铜器上严肃神秘的纹饰;是两汉六朝贵族墓葬中作为明器的牛车俑、牛形俑;是宋元画家笔下描绘乡野之趣、田园牧歌的诗意“化身”;也是瓷器上的“吴牛喘月”…& 考古研究 2021年02月23日 1 点赞 78 阅读
河南:洛阳首次发现完整西汉陶仕女俑 2月21日,从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在清理黄河孟津会盟段河道内古代墓葬群的过程中,发掘出土10余件西汉时期彩绘陶仕女俑。考古发掘现场负责人刘斌介绍,经过两个多月的抢救性发掘,此处共发现各类(含水面下)墓葬110余座,截至目前,共发掘清理空心砖墓39座、小砖墓18座,出土各类文物200余件。主要包括陶壶、陶鼎、陶仕女俑及陶马、陶鸡、陶狗等,现场已修复各类文物50余件。 考古前沿 2021年02月23日 1 点赞 151 阅读
雒启坤:西安交通大学西汉墓葬壁画二十八宿星图考释 本文结合文献资料对西安交通大学西汉墓葬壁画中的二十八宿天文星图作了初步研究,分别探讨了各个星宿画面的名称及含义,证明这个星图是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我国最早的示意性质的圆式天文星图(“盖图”)。它的发现还把我国绘制全天星图的可靠历史提前到了公元前一世纪。 考古研究 2021年02月23日 0 点赞 56 阅读
辽宁:考古确认铁岭地区高句丽时期城址7座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19日发布消息称,铁岭地区2020年度高句丽遗迹调查共涉及城址15座、墓葬8处、遗址5处,其中可确认高句丽时期城址7座、高句丽时期墓葬8处、高句丽时期遗址5处。 考古前沿 2021年02月22日 0 点赞 132 阅读
陕西:2020年发掘古墓3000多座 从陕西省文物局了解到,2020年陕西省考古工作成果丰硕,共开展各类考古项目179项,累计完成考古调查约609平方千米,考古勘探约1180万平方米,发掘古墓葬3956座、古遗址10.58万平方米。考古工作量和发掘墓葬数量均为陕西省历年来最高。 考古前沿 2021年02月22日 0 点赞 200 阅读
云冈研究院成立大会在大同举行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特别是关于保护好云冈石窟的重要指示,一体推进云冈石窟保护和云冈学研究,按照省委统一部署,云冈研究院正式成立。2月19日,云冈研究院成立大会在大同举行。 会议强调,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自觉担负起云冈文化遗产保护和创建云冈学的时代使命和历史责任,高标准高起点建设云冈研究院。云冈研究院要坚持保护第一、统筹做好云冈石窟抢救性保护和预防性保护,深 博物馆院 2021年02月22日 0 点赞 70 阅读
高丹:回归佛首与湮灭在历史尘埃中的天龙山石窟 今年央视春节晚会中,一件来流失海外近百年的山西天龙山石窟的佛首亮相,这件2020年9月准备在日本东瀛国际拍卖株式会社进行拍卖的佛首经鉴定,研究属于天龙山石窟第8窟北壁佛龛主尊佛像,经国家文物局积极从中斡旋,这件佛首终得回归。 考古研究 2021年02月22日 2 点赞 124 阅读
汉代 · 彩绘木牛拉犁(甘肃省博物馆) 汉代 牛高23.5、长29.5、宽8.6厘米 犁高16.6、长35.6、宽2.7厘米 武威市磨嘴子汉墓出土 牛头、角、耳、身、四腿、尾系分别雕刻后粘接而成。躯体浑圆健硕,牛通体施黑彩,白彩勾绘眼及络头,双角弯扬,硕颈屈背,四足蹬地,尾下垂。 犁为直辕式,由犁、辕、扶手等三部分组成,辕较长,铧头宽大,墨绘。犁与辕之间有支撑,铆眼套合。 精品文物 2021年02月22日 0 点赞 79 阅读
吉祥如意——故宫博物院典藏如意展(故宫博物院) 展览时间:2021年2月10日——2021年5月9日 展览地点:故宫博物院 神武门展厅 展览简介: 如意,又名“握君”“谈柄”,由古代搔杖演变而来,取材骨、角、竹、木等,因最初被做成长柄指爪状,用于搔挠解痒,尽如人意,故称“如意”。明、清时期,以灵芝造型为主的如意被赋予吉祥驱邪的涵义,成为承载祈福禳灾 文博展览 2021年02月22日 1 点赞 111 阅读
牛事如意——辛丑牛年迎春文化展(中国国家博物馆) 展览时间:2021年2月9日起 展览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 南8展厅 展览简介: 中华传统文化中蕴藏着大量与牛有关的典故和文化阐释。在农耕社会生产生活基础上孕育出的田园诗意与牧野意趣,催生了与牛有关的丰富艺术创作。 本展览从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中遴选与牛有关的文物和艺术品160余件(套),其中既有融汇牛角形象的商周青铜礼器、颇具特色的古滇国青铜器,也有不同历史时期与牛有关的雕塑、绘画作品。 展览分为 文博展览 2021年02月22日 1 点赞 73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