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清平堡遗址考古初步成果——明确长城修建的主观定位 清平堡是长城体系中的一个营堡,建成至废弃延续时间二百年左右。记者22日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清平堡遗址考古初步成果显示,清平堡在修建之初的自我定位具有军事、商贸二重性,在使用过程中,营堡内及周边发生的更多是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 清平堡遗址位于陕西靖边县杨桥畔镇东门沟村,为明代延绥镇长城三十六营堡之一,同时也是明蒙之间互市的场所之一。清平堡修建于明成化十一年(1475),弃置于康熙年间。清平堡位于 考古前沿 2023年02月24日 5 点赞 259 阅读
内蒙古:辽上京皇城遗址发现大型建筑基址 近日从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2022年6月考古人员在辽上京皇城遗址西南部发现大型建筑基址。 辽上京皇城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林东镇东南,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2年6月至10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组成辽上京考古队,对辽上京皇城遗址西南部大型建筑基址进行了考古发掘。 考古人员在辽上京皇城遗址发现大型建筑基址。(图片来自受访者) 此次 考古前沿 2023年02月22日 3 点赞 278 阅读
陕西:考古基本确认陕西西头遗址与守护西周王畿的“豳师”密切相关 15日从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头遗址发现西周时期城址和大型高等级墓地。结合文献记载和地理位置,基本确认西头遗址与守护西周王畿之地的“豳师”密切相关。 资料图为,2022年6月18日拍摄的西头遗址斜圳地点发掘全景。(无人机照片) 中新社发 图片来自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2018年至2022年,考古人员对位于陕西省旬邑县的西头遗址进行持续考古发掘工作,发现西周 考古前沿 2023年02月17日 5 点赞 472 阅读
安徽:安徽明中都遗址发掘为宋元至明清宫殿制度演变添新证 15日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2022年度安徽明中都遗址考古发掘又有重要发现。其中,前朝宫殿区正殿西侧附属建筑基址等考古新发现,进一步补充了自宋元至明清时期的中国宫殿制度演变过程的资料。 安徽凤阳明中都遗址后殿连廊区发掘现场。 中新社发 图片来自国家文物局 明中都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家乡安徽省凤阳县、淮河南岸兴建的都城,其占地面积约为50平方千米,分为内、中、外三道城,总面积大于北京故宫, 考古前沿 2023年02月17日 6 点赞 262 阅读
山西: 山西发布碧村遗址考古成果 揭示黄河岸畔的先民生活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16日对外发布兴县碧村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成果,该遗址是目前在入黄河口处发现史前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一座石城,多角度揭示黄河岸畔4000多年前的先民生活。 核心建筑-小玉梁地点。图片来自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晋西北是中国史前“Y”字形文化传播带的重要一环,连接着陕蒙与晋南,地处入黄河口处的碧村遗址是其中一个关键节点。 东墩台。图片来自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该遗址位 考古前沿 2023年02月17日 4 点赞 357 阅读
陕西:陕西栎阳城遗址揭露两座大型宫殿建筑遗址 陕西栎阳城遗址又有考古新发现,考古工作者在这里考古发掘了两座战国至秦汉时期大型宫殿建筑基址,出土大量建筑构件。 秦汉栎阳城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新兴、武屯街道。据文献记载,在秦迁都咸阳之前,栎阳曾为秦都30余年,期间秦人在这里开展了一系列社会变革,商鞅变法就在这里展开。至秦末楚汉时期,栎阳先为塞王司马欣之都,后为汉王刘邦之都,这里也是大汉王朝的第一个都城。 栎阳城遗址的3号建筑遗址 20世纪80 考古前沿 2023年02月16日 3 点赞 285 阅读
湖南:湖南澧县孙家岗遗址肖家屋脊文化公共建筑F47的发掘 湖南澧县孙家岗遗址的考古发掘是“考古中国·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研究”课题的田野考古工作之一,同时也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五)·长江流域文明进程研究”课题的田野考古项目之一。2022年,考古队开始对孙家岗遗址居址区的北部进行发掘,年度考古工作最重要的成果是将一座肖家屋脊文化公共建筑(编号F47)的平面布局与基础营建过程完整的揭示 考古前沿 2023年02月15日 2 点赞 261 阅读
陕西:陕西韩城陶渠遗址发现两周之际京国所在地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陕西省韩城市陶渠遗址发现西周、东周时期8座“甲”字形大墓。 学者综合墓葬的年代、葬制葬俗以及“京”字铭文等,初步判断该遗址为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京”邑。这是关中地区两周之际为数不多的畿内封邑遗址,对研究周代的分封制、政治地理、“夷夏融合”等问题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考古前沿 2023年02月14日 2 点赞 373 阅读
山西:距今约5500年!汾阳冯郝沟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 2月11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发布最新考古成果。山西省考古工作者在汾阳市冯郝沟村东北发现1处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约5500年。此次发掘的2座仰韶中期房址,为山西省历年基本建设考古中清理的保存最为完整的同时期遗存。新发现的吕梁汾阳冯郝沟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汾阳市杏花村镇冯郝沟村东北约300米,处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杏花村遗址建设控制地带的北部边缘。 发掘区地理位置示意图 据介绍,发掘区背靠子夏山,面临 考古前沿 2023年02月14日 3 点赞 266 阅读
山西:山西发现5000年前考古遗址 对探索文明起源具有重要价值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13日对外公布2022年考古新发现,当地考古人员在山西运城发现距今5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该遗址靠近盐湖,其海量的盐业资源与遗址的形成、发展密不可分,对探索文明起源和早期国家发展进程中的资源控制与利用具有重要价值。 该遗址出土的石器。图片来自西省考古研究院 山西省运城市夏县辕村遗址位于山西省运城市夏县裴介镇辕村,地处盐湖北部。经调查,辕村遗址是以新石器时代和夏商时期遗存为主 考古前沿 2023年02月14日 2 点赞 294 阅读
湖北:考古人员首次发现明代皇帝敕命“投龙”简 2020年9月至去年年底,湖北五龙宫遗址出土遗物1000余件,其中最重要的是,考古人员在遗址的水池底部发现了三组浮雕,其年代上限可至北宋。近日,该遗址考古发掘团队发布了考古研究成果。 2月9日,五龙宫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康予虎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透露,他们在遗址中首次发掘出了明代皇帝敕命“投龙”简。据介绍,这是国内目前发现的主持道 考古前沿 2023年02月13日 7 点赞 352 阅读
刘建国:江汉平原史前人地关系研究 江汉平原位于长江中游湖北省的中南部,西起枝江,东迄武汉,北至钟祥,南与洞庭湖平原相连,东西跨度近300千米,面积约4.6万平方千米。在地形上,西有鄂西山地,北部大洪山,东北大别山丘陵,东南为江南丘陵,地势低洼、河网密布(图一)[1]。田野考古工作发现自大溪文化开始,江汉平原周边地区的史前文化稳步发展,至屈家岭、石家河文化时期达到巅峰阶段。 为了探讨江汉平原及其周边地带重要史前聚落的人地关系特征,本 考古研究 2023年02月10日 1 点赞 297 阅读
李重蓉:镌刻在葳蕤鸟羽上的缱绻情思 人有“制器尚象”的传统,鸟很早便是制作器物时模拟取材的对象,或许是那羽翮飘飞、于天空中划下一道优美弧线的片刻,能够带给人无尽的超脱自由之感。那种徜徉的宁静、对于未知的想象,深深触动过先人,不会随着风远云逝而消失,反而在一代代人的记忆基因里烙下印记,成为我们民族自古以来不变的精神诉求。 秦汉器物多有塑作鸟形的,鸟形器所模仿的鸟类不一,造型各有千秋,羽毛被雕刻得葳蕤生光,令人赞 考古研究 2023年02月09日 4 点赞 291 阅读
湖北:湖北穆林头遗址发现高等级玉器 湖北考古再结丰硕成果。极目新闻记者日前从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位于湖北保康的穆林头遗址于2022年进行第二次考古发掘,自去年10月8日开工至今,再次收获重大发现。 出土的玉钺 出土的玉璇玑 穆林头遗址隶属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马良镇紫阳村七组,位于保康县城东南约45公里的重阳盆地西北部的紫阳台地上。遗址大致呈长方形,面积80万平方米。遗址因上世纪70年代烧砖窑取土遭到破坏,现存面积约10万平方 考古前沿 2023年02月08日 4 点赞 313 阅读
湖南:湖南桑植官田遗址发掘取得重大收获 官田遗址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澧源镇朱家坪村,地处郁水河西岸一处较为宽阔的台地,面积约75000平方米,海拔358米。2015年首次发掘550平方米,发掘显示官田遗址应存在生铁铸造活动。2020~2022年,为配合地方建设,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特联合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张家界市考古研究与文物保护中心、桑植县考古研究与文物保护中心对官田遗址再次进行考古发掘,揭露面积3500 考古前沿 2023年02月07日 2 点赞 409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