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时代 · 东下冯遗址 二里头文化的典型遗址。位于山西省夏县东下冯村东北。面积约25万平方米。1959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调查发现,1974年起进行发掘。 考古词条 2021年01月08日 4 点赞 178 阅读
青铜时代 · 二里头遗址 二里头文化的典型遗址。位于河南省偃师县二里头村南,北临洛河。据放射性碳素断代,二里头文化堆积的年代为公元前1900~前1500年。1959年历史学家徐旭生在豫西调查时发现,同年由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开始发掘并持续至今。发掘工作由赵芝荃主持。 考古词条 2021年01月07日 1 点赞 184 阅读
新石器时代 · 富河沟门遗址 中国北方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乌尔吉木伦河东岸。面积约6万平方米。1962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发掘。 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年代为公元前3350年左右。通过该遗址的发掘,确立了富河文化。这是从统称的“细石器文化”中划分出不同考古学文化的一次重要工作。 考古词条 2021年01月06日 1 点赞 170 阅读
新石器时代 · 红山文化 中国北方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1935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后遗址的发掘而得名。最初被称作赤峰第一期文化,1954年定名为红山文化。以彩陶、“之”字形纹陶、细石器和一种特有的掘土工具为其基本特征。 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辽宁省西部、河北省北部地区,吉林省西北部也有少量发现。经过发掘的遗址还有赤峰蜘蛛山、西水泉,敖汉旗三道湾子、四棱山,巴林左 考古词条 2021年01月05日 2 点赞 244 阅读
新石器时代 · 新开流遗址 中国北方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位于黑龙江省密山县兴凯湖畔。面积约2.4万平方米。1972年黑龙江省博物馆调查并发掘。文化层堆积分上、下两层,性质相同,有人主张命名为新开流文化。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上层的年代为公元前4100年左右。 考古词条 2021年01月04日 2 点赞 194 阅读
新石器时代 · 小珠山遗址 中国北方新石器时代的贝丘遗址。又名土珠子遗址。位于辽宁省长海县广鹿岛中部的吴家村西。范围约5000平方米。1978年辽宁省博物馆、旅顺博物馆等单位进行发掘。 文化堆积分下、中、上3层。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中层的年代为公元前4300~前3900年左右。遗址中揭示的地层叠压关系,为辽东地区新石器文化年代序列的研究提供了地层证据。 ▲ 小珠山贝丘遗址 下层石器以打制的为主,器形有刮削器、盘状器 考古词条 2020年12月31日 1 点赞 208 阅读
新石器时代 · 新乐遗址 中国北方以新石器时代文化为主的遗址。在辽宁省沈阳市北陵附近。1973年沈阳市文物管理办公室调查并发掘。下层为新石器时代遗存,以竖“之”字形线纹陶器和细石器为特征,被称为新乐文化。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年代为公元前5300~前4800年。它是中国 考古词条 2020年12月30日 0 点赞 182 阅读
新石器时代 · 卡若遗址 中国西南地区澜沧江上游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城东南的卡若村西,地处海拔3100米的山地丘陵。范围约1万平方米。1978~1979年西藏自治区文管会两次发掘,后与四川大学共同编著了考古学专刊《昌都卡若》。 遗存可分为早、晚两期,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年代约为公元前3300~前2100年。这是在西藏高原进行的第一次考古发掘,对研究西藏地区的原始文化及与相邻地区的关系等,有重要的意 考古词条 2020年12月29日 2 点赞 431 阅读
新石器时代 · 白羊村遗址 ▲ 白羊村遗址鸟瞰图 中国西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云南省宾川县城东北3公里处,地处金沙江流域。现存面积约3000平方米。1973~1974年云南省博物馆发掘。文化层分早、晚两期。 ▲ 探方俯拍 在遗址中发现房址11座,均为长方形地面建筑,一般面积10多平方米。四周立木柱,柱间编缀荆条,两面涂草拌泥构成墙壁。早期墙基多开沟槽,沟底挖柱洞。 晚期墙基无沟槽,直接在地面上挖柱洞,或是在四周地面 考古词条 2020年12月28日 0 点赞 224 阅读
新石器时代 · 甑皮岩遗址 中国华南地区新石器时代洞穴遗址。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南的独山西南麓。197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工作队和桂林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进行试掘,已挖部分属上层遗存。 放射性碳素断代有10多个年代数据(未校正),考虑到石灰岩地质条件对水生生物样品年代测定的影响,目前有人认为甑皮岩上层的年代约在公元前5500年左右,下层为前7000年以上,该遗址对于认识华南地区较早阶段洞穴遗址的文化概貌,具有重要意义。 考古词条 2020年12月25日 3 点赞 263 阅读
新石器时代 · 石峡遗址 中国珠江流域以新石器时代文化为主的遗址。位于广东省曲江县马坝镇西南。面积约3万平方米。1973~1976年广东省博物馆等单位进行发掘。遗址下层的新石器时代遗存,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年代约为公元前2900~前2700年。以石峡下层为代表的遗存,1977年被命名为石峡文化,为探索中国岭南地区原始社会的解体,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中、上层为青铜时代遗存。 考古词条 2020年12月24日 1 点赞 221 阅读
新石器时代 · 昙石山遗址 中国东南沿海闽江下游以新石器时代文化为主的贝丘遗址。位于福建省闽侯县恒心乡。1954~1974年福建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福建省博物馆、厦门大学等单位7次进行发掘。 考古词条 2020年12月23日 2 点赞 310 阅读
新石器时代 · 筑卫城遗址 中国长江流域赣江下游以新石器时代晚期为主的遗址,也有青铜时代的遗存。位于江西省清江县城东。1974、1977年江西省博物馆、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单位两次进行发掘。 下、中层属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上层有商、西周、东周的遗物。遗址的发掘为研究赣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面貌和发展变化,早期几何印纹陶遗存的内涵,以及与商周青铜时代文化的关系,提供了资料。 考古词条 2020年12月22日 1 点赞 218 阅读
新石器时代 · 仙人洞遗址 中国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的洞穴遗址。位于江西省万年县城东北15公里的小河山。1962、1964年江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江西省博物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3次进行小型发掘。堆积分上下两层,文化内涵有较大的差别。 考古词条 2020年12月21日 1 点赞 277 阅读
新石器时代 · 寺墩遗址 中国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的遗址。位于江苏省武进县三皇庙村。面积约6万平方米。1978、1979、1982年南京博物院发掘。发现了随葬玉制璧、琮较多的良渚文化墓葬。良渚文化层的年代,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为公元前2790年左右。 考古词条 2020年12月18日 2 点赞 576 阅读
新石器时代 · 钱山漾遗址 中国长江下游以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为主的遗址。位于浙江省吴兴县城东南7公里处,钱山漾(湖泊)的东南岸。 ▲ 2005年钱山漾遗址进行第3次发掘的情形 1934年发现,1956、1958年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浙江省博物馆两次发掘。遗址上层是以夹砂陶为主,并有少量几何印纹陶和原始瓷的青铜时代遗存。下层为早期良渚文化遗存,以出土多种植物种子、丝麻织物、竹木器而著称,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的年代,约为 考古词条 2020年12月17日 2 点赞 278 阅读
新石器时代 · 良渚文化 1934年发现浙江吴兴钱山漾遗址。1936年发掘了具有代表性的良渚遗址。良渚的陶器中有引人注目的黑陶,当时被认为与山东城子崖遗址的龙山文化黑陶相类似,因此,也称作龙山文化。1939年,有人把龙山文化分为山东沿海、豫北和杭州湾三区,并指出杭州湾区的文化相与山东、河南的有显著区别。 1957年,有人认为浙江的黑陶干后容易褪色,没有标准的蛋壳黑陶,在陶器、石器的形制上有其自身的特点,于19 考古词条 2020年12月16日 2 点赞 441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