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周口地区曾出土一块带有铭文的力士画像砖(图1),年代约为西汉晚期至东汉初期,尺寸不详,已残断。资料显示,在残砖的表面尚留存有两副完整的模印力士形象,人物毛发茂盛,瞋目张口,龇须飞扬,皆宽袍大袖,戴冠著履。靠左侧的一个模印人物(人物Ⅰ)动作夸张,一手持斧(或锥)高举过头顶,朝右作行走状,人物形象的右上角有铭文;靠右侧的一个模印人物(人物Ⅱ)正面朝外,抱手蹲踞,人物形象的左上角亦有铭文,右上角有疑似野猪局部的图像。收藏者郭大刀把两处铭文分别释读为“电转”和“夏育”。[1]

另有一件出自河南扶沟县的画像砖(图2、3),[2]残余尺寸:宽29厘米,长72厘米,系西汉晚期产品。砖面中部为四组人物形象(人物Ⅲ)与三组建筑间隔排列。人物造型相同,使用模印手法生成图像。四人均单腿左向跪立,头戴力士冠,身着短衣大绔,右手上举,左手扬斧。阙有三层,首层檐上长两株树,二三层各立两只鹳鸟。顶部和底部印棱形纹,其余部位填充以夔纹。此砖被命名为《持斧武士、建筑》,砖中榜题郭大刀未予释读。

类似的画像砖还有河南荥阳出土的一对门柱(图4),年代约为西汉晚期至东汉初,尺寸为高77.5厘米,宽18.5厘米,厚18.5厘米,现藏于山东青岛崇汉轩汉画像砖博物馆。这对门柱保存相对完好,每件门柱正面均用同一个印模印出五个人物形象,其余部位饰以同心圆纹和斜线纹。其中右侧开口的门柱(左门柱)上所印人物形象(人物Ⅳ,图5左)的构图与人物Ⅰ有相似之处,亦为脸朝右侧,作行走状,不同之处在于人物抓持斧(或锥)的右手没有上举过头顶,但因脸部朝向的问题,面部表情不是很清楚,同时下蹲的程度也没有人物Ⅰ那么明显,画幅左上角有铭文“成荆”二字;左侧开口门柱(右门柱)上的人物造型(人物Ⅴ,图5右)与人物Ⅱ相近,瞋目张口,作蹲踞姿势,两手亦相抱于腹前,头朝左前方,画幅右上角有“夏育”二字。两门柱上的人物均表现出毛发浓郁的特点。

显然,这几件画像砖作品所表现的人物形象有一定的共性,皆为孔武有力之士,图像的表现与古代盛行的任侠之风有关。任侠之风兴于春秋之际,礼崩乐坏之时,历经了秦朝的蛰伏之后,于西汉时期再度活跃。[3]任侠之风日炽促使人们开始关注历史上的勇士以及他们的故事,并把其中的杰出者当作自己的精神楷模,司马迁甚至为了弘扬这种任侠精神而为同时代的一些侠士树碑立传,收入《史记·游侠列传》。在其它文献中也缕缕可见时人耳熟能详的古代侠士的记载。现将前文中提到的勇士的文献摘录如下:

《韩非子·守道》:“战士出死,而愿为贲育。……贲育不量敌则无勇名。……故能禁贲育之所不能犯。”[4]

《淮南子·齐俗训》:“孟贲、成荆无所行其威。”高诱注:“成荆,古勇士也。”何宁案:“荆卿又称庆卿,为荆、庆古通之证。”[5]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乌获、任鄙之力焉而死,成荆、孟贲、王庆忌、夏育之勇焉而死。死者,人之所必不免也。”许慎曰:“成荆,古勇士。”裴骃集解引《汉书音义》曰:“或云夏育,卫人,力举千钧。”[6]

《汉书·司马相如传》:“臣闻物有同类而殊能者,故力称乌获,捷言庆忌,勇期贲育。”师古曰:“孟贲,古之勇士也,水行不避蛟龙,陆行不避豺狼,发怒吐气,声响动天。夏育,亦猛士也。”[7]

《战国策·韩策二》:“勇哉!气矜之隆。是其轶贲育而高成荆矣。”[8]

《汉书·广川惠王刘越传》:“其殿门有成庆画,短衣大绔长剑,去好之,作七尺五寸剑,被服皆效焉。”颜师古注:“‘晋灼曰:“成庆,荆轲也,卫人谓之庆卿,燕人谓之荆卿。’师古曰:‘成庆,古之勇士也,事见《淮南子》,非荆卿也。”[9]

《抱朴子·辨问》:“夏育、杜回,筋力之圣也。荆柯、聂政,勇敢之圣也。”注:“夏育,周时卫人,大力士,能千钧,见《史记·范睢传》及注。杜回,秦之力士,见《左传·宣公十五年》。” [10]

以上文献大致说明了如下事实:夏育是周代卫国的力士,而成荆,亦名成庆,乃古之勇士;他们与乌获、任鄙、孟贲、王庆忌等人一样,都是当时家喻户晓的古代勇士,有关的画像甚至还被人们当作门神来使用。当然,据文献显示,在汉代还有另一个夏育,此人是东汉后期著名的将领,灵帝时任护羌校尉、[11]北地太守,[12]以假司马随段颎大败羌人,[13]后任护乌丸校尉,与田宴、臧旻等出击鲜卑,大败而返,士兵死伤十之八九,下狱后贬为庶人。[14]该夏育是汉末极有军事才能的一个将领,但文献上找不到他孔武有力的记录,作为军人自然体能不弱,但与前面提到的那些猛士相比恐怕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同时上文所提到的画像砖有些制于西汉晚期,因此力士画像中的夏育为东汉人的假设可以排除。

从汉代的画像石、画像砖、壁画来看,勇士在图像上都基本表现为瞋目隆准、髭须茂盛的形象,而本文所列举的几个人物基本符号这个特征,因此我们可以确定“成荆、夏育”这两个名字的释读基本可靠。但在相关的文献中,我们并没有找到所谓的“电转”。通常这只有两种情况,其一是,释名正确,但是出于各种原因,“电转”其人在历史中失载;其二是,释文有误。

我们先从文字的释读入手。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图1铭文中的首字确实与简化字中的“电”字较为接近,而在图2铭文中的首字(除第二榜之外,其余的)都比较接近“申”字,即文字中的末笔是“丨”而不是“乚”,第二榜首字末笔似“乚”而向左弯曲。“电”字在汉代一般写作“電”(即我们所谓的繁体形式),但也有把“電”字写成“电”的情况,如汉代出土的印文(图6)[15]和镜铭(图7)[16]中就可以找到类似的写法,“电”其实是一个比“電”字更早出现的字形,前者是一个会意字,而后者已经是形声字了。《说文解字》载:“申,電也。”[17]由此可见,汉代人基本认同“電”(或者对汉人而言更为古老的写法“电”)字即“申”字。事实上,在汉代出土竹简中,我们的确见到“申”字末笔拐弯的情况。

再看“转”字的释读。图1中铭文的字迹比较清晰,确为一个“转”字。但在图2中,我们所见到的铭文偏旁却不常见。既不像“车”字旁,也不似“韦”字旁,笔者以为它是一个别字,系因制作画像砖的工匠文化水平低,仿书和凭记忆书写时造成的讹误。

通过如上分析,我们初步判定这个与夏育一同被模印在画像砖上的勇士应该姓“申”,其名字中应有声旁“尃”,可能为“转”字,亦有可能为“䪙”、“䪇”、“抟”、“博”、“榑”或“赙”等字。但是在古代文献中,我们没有见到申䪙、申䪇、申抟、申榑或申赙等,只找到申转与申博。

“申转”为两汉期间人士。据《后汉书·济北惠王寿传》载:“济北王寿,母申贵人,颖川人也,世吏二千石。……永初元年(公元107年),邓太后封寿舅申转为新亭侯。”[18]尽管申转是东汉中期颖川郡(即今河南境内)人,距离画像砖出土地不远。但图2所示乃西汉晚期的画像砖,因此,此“申转”非彼“申转”,即使不能完全排除断代有误的情况,但在墓葬中使用同时代人物形象的可能性也是很低的。

至于“申博”,我们则可以在《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和陆机的《夏育赞》中找到他与夏育之间的关系:据《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记载:“夏育、太史噭叱呼骇三军,然而身死于庸夫。”《索隐》引高诱云:“夏育为田搏所杀。”[19]西晋陆机《夏育赞》亦载:“夏育之猛,千载所希;申博角勇,临頟奋椎。”[20]申博即田搏,“田”字与“申”字,“博”字与“搏”字因形近乃致传抄讹误。两段史料所呈现的大意是:夏育有千载难遇之勇猛(可叱呼骇三军),而庸夫申博却提出要和他进行角力,在角力的过程中,申博用大铁锥出其不意地在夏育的额部施以致命的一击,夏育最终为申博所杀,但这个结论又因为高诱作注时的不严谨而横生枝节,根据《史记·袁盎传》中,《索隐》引高诱言曰:“育为申繻所杀”,申繻的出现,使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其中的几重困惑:其一,何以一个“庸人”居然能够把一个“千载所希”的勇士杀死?其二,申博与申繻有什么关系?

先了解一下申繻。申繻,鲁国大夫。繻为其名,申或为其氏。申繻见诸文献的事迹不多,历鲁桓公、庄公两朝(公元前711年-前622年),凡三处。(1)论取名。桓公六年:“公问名于申繻。对曰:‘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以名生为信,以德命为义,以类命为象,取于物为假,取于父为类。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周人以讳事神,名,终将讳之。故以国则废名,以官则废职,以山川则废主,以畜牲则废祀,以器币则废礼。晋以僖侯废司徒,宋以武公废司空,先君献、武废二山,是以大物不可以命。’公曰:‘是其生也,与吾同物,命之曰同。’”[21](2)谏桓公如齐。《桓公十八》:“传十八年,春。公将有行,遂与姜氏如齐。申繻曰:‘女有家,男有室,无相渎也,谓之有礼。易此必败。’公会齐侯于泺,遂及文姜如齐,齐侯通焉,公谪之。以告。夏,四月,丙子,享公。使公子彭生乘公,公薨于车。”[22](3)论内外蛇斗于郑南门。《庄公十四年》:“初,内蛇与外蛇斗于郑南门中,内蛇死。六年而厉公入。公闻之,问于申繻曰:‘犹有妖乎?’对曰:‘人之所忌,其气焰以取之,妖由人兴也。人无衅焉,妖不自作。人弃常,则妖兴,故有妖。’”[23]这三则均反映了申繻作为文人士大夫的睿智与博学,与庸夫无关,亦与勇士无关。实际上,春秋时期存在两个申繻,前文所提的申繻活跃于鲁桓公、庄公两朝(公元前711年-前622年)时人,另一个疑为鲁昭公(公元前541年-前510年)时人。《古今同名录》怀疑二者是同一个人,根据前文的推论来看,这种推测可能是多余的,[24]他们之间没有关系,至于后一个申繻是否为田搏的别名,尚待考证。

而作为一个能够击杀神勇无比的夏育的申博,他需要具备何种样条件呢?首先是身体上的条件,申博虽然不必与夏育旗鼓相当,但也必须相去不远,否则是不敢与之“角勇”的。但申博之所以会被呼为“庸人”,是因为他的对手是一个被视为“筋力之圣”的人。当然“庸人”在当时也是一个中性的评判,即常人,与志向远大者相区别。从这一点来看,夏育等实际上都是庸人,客观地讲,游侠既有行侠仗义的一面,也有还有作威作福的一面。还有一个可能干扰我们得出画像人物Ⅰ、Ⅲ为申博的因素可能是高诱的注释,他的表述让我们觉得夏育是一个受害者。从今天的角度来看,谋害者不可能被视为勇士。其实不然。申博很有可能是在一场公平的角斗中失手杀死夏育的。

实际上,在汉代的文献中存在夏育与申博并称的情况。西汉宣帝时人王褒就曾在他所撰的《洞箫赋》中写到:“嚚顽朱、均惕复惠兮,桀、跖、鬻、博、儡以顿顇。”李善注:“鬻,夏育也,古字同;博,申博也。未详其始。”[25]可见申博与夏育一样,都是人们所熟悉的勇士。从有关申博的文献来看,他所使用的武器应该是椎,但工匠在制作申博画像时,通常不自己创作,而是临摹其它力士图像。当时力士通常使用的武器中除了椎之外还有斧子,故在实际的画像中申博所使用的武器也有可能会是斧子。

小结:从申博杀夏育的史实来看,申博是周代的勇士,可能另有一个名字为申繻,其名常被讹写为田博。在汉代他被人们视为与夏育、成荆等人一样的勇士,他曾与夏育角斗,过程中失手椎杀了后者。有关申博的画像可能会被汉人当成门神之类的辟邪图像,被用于墓室。由于造墓工匠文化水平较低,他们经常通过模仿现成图像或画稿来制作画像(包括申博的形象),这造成了铭文错误以及图像细节与文献不一定吻合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