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现场

8月10日,2020•山东威海定远舰遗址第二期水下考古调查工作,在刘公岛定远舰遗址考古工作平台“丰旺10”平驳船上举行开工仪式。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水下考古研究所、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文物保护与考古处、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威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威海市海洋发展局、威海文旅集团、威海市海事局、威海市海警局、刘公岛海事处等有关单位和部门出席活动,并为水下考古队授旗。

▲ 山东威海定远舰遗址第二期水下考古调查工作启动

授旗仪式

“威海湾一号”甲午沉舰遗址水下考古调查项目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牵头,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联合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威海市博物馆等地方文博机构共同开展。项目于2017年启动,2018年于刘公岛东村外发现一处沉舰遗址,2019年以抽沙揭露方式对沉舰展开专项调查,在沉舰主炮台区域完成抽沙发掘面积200平方米,出水各种文物157件/组,发现了长2.86米、重达10吨以上的铁甲,为定远“铁甲舰”的身份标志物,基本确定“威海湾一号”沉舰为清北洋海军旗舰——定远舰。

本年度开展的第二期水下考古调查工作拟提取2019年发现的大型铁甲,并对沉舰艏、艉部进行抽沙清理,计划发掘面积300平方米。考古调查工作的开展将进一步摸清沉舰保存状况等信息,推进甲午沉舰调查与研究,推动遗址评估与保护规划,为甲午海战史、近代海军史和舰船史等的研究提供重要的考古实物资料。

▲ 授旗仪式

打捞现场

甲午沉舰遗址考古工作是近年来水下考古工作的亮点,自2016年“致远”舰、2018年“经远”舰发现以来,在社会上引起了重大反响。2018年6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胶东(威海)党性教育基地刘公岛教学区时强调:要警钟长鸣,铭记历史教训。这为水下考古工作指明了方向。2019年2月,国家文物局正式明确全国水下考古工作的两个重点,南方以“南海一号”为中心的海上丝绸之路考古为主,北方以甲午沉舰遗址调查为主。

▲ 此次水下考古调查拟提取2019年发现的大型铁甲,并对沉舰艏、艉部进行抽沙清理

▲ 打捞现场

▲ 通过此次考古调查,将进一步摸清沉舰保存状况等信息

定远舰档案

▲ 定远舰

“定远舰”为清朝委托德国坦特伯雷度(该地二战后划归波兰,现名什切青)的伏尔铿造船厂建造的7000吨级一等铁甲舰。1885年入编北洋海军后列为海军旗舰,1894年中日甲午黄海海战中主动开炮迎敌,其主炮威力与超强的铁甲防护能力在海战中有着不俗的表现,一度被誉为“永不沉灭的定远舰”。后续的威海卫保卫战中,不幸被日军鱼雷艇偷袭而中弹受损,紧急移船到刘公岛东村外搁浅,不久即因战局崩溃主动自爆以免资敌。战后被日军大肆拆卸,武器与舰材被当作战利品运去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