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1日至10月31日,“瑞玉呈祥——杭州博物馆馆藏玉石器精品展”在上海闵行博物馆开幕,为观众呈现中国玉器的古朴魅力。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玉器不仅仅如外在一般温润,更多表现的是人们精神世界和自我修养的程度。2020年8月1日至10月31日,“瑞玉呈祥——杭州博物馆馆藏玉石器精品展”在上海闵行博物馆开幕,为观众呈现中国玉器的古朴魅力。澎湃新闻特精选刊发展出中的精品。

此次展览选取杭州博物馆所藏玉石类文物166件,通过“好雅之风——文玩用玉”与“怀瑾之缘——佩饰用玉”两个单元的展示,细细品味“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的独特内涵,用心感受浸润于民族文化的风雅之韵。此外,展厅内设三大多媒体互动区域,融合传统文化与新兴技术,从材料施工、纹饰纹路、组装顺序出发,让观众以独特视角了解文物。

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兽面纹三叉形玉器

▲ 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兽面纹三叉形玉器,长6.1,宽4厘米

三叉形玉器。玉料表面沁蚀严重,呈土沁色,局部有黑点。一面浮雕兽面纹,另一面阴线刻兽面纹,兽圆眼,两眼间饰一横线,鼻子呈倒T字形。中间的叉内部中空,用绳在上下端各饰一颗黑色圆珠。三叉形器原为良渚文化中的葬玉,多出土于墓主人头顶,其实际用途不明。这件良渚古玉被后人改制成为一件佩饰。

元春水纹青玉牌

▲ 元 春水纹青玉牌,长8.8,宽7厘米

玉料呈青色,玉质纯净,表面抛光细腻,镂雕鹘捕鹅雁的场景。鹅雁穿莲叶之间,长颈被莲枝缠绕。上方雕一鹘,即海东青,似有俯冲而下之势。周围镂雕莲叶、莲蓬,具有较强的空间感和层次感,表现了游牧民族捕猎的热烈场面。纹饰源辽金元时期“春水”题材,是北方游牧民族的春季游猎活动。作为游牧民族的契丹和蒙古人,入主中原后仍保留着游猎习俗。在辽金元玉器中“春水玉”与“秋山玉”因与游牧民族的生活习俗有关,故成为常见的装饰题材。

明透雕龙纹青玉?尾

▲ 明 透雕龙纹青玉?尾,长14.2宽5.5厚0.8

?尾是玉腰带末端的垂饰。此件玉料呈青白色,整体为长方形,右端呈一定凸起的弧度。内部镂空装饰,正面中心透雕一条龙,龙身缠绕卷曲,四足伸展,每足各有四趾,用阴线精细地刻划出龙的五官及龙身的鳞片。龙首左侧刻一只喜鹊,右侧刻一只蝙蝠。喜鹊和蝙蝠的两侧各雕一朵花卉,其余部分透雕缠枝卷草纹。背面全部透雕缠枝卷草纹。《唐书·车服志》记载“景龙中,腰带垂头于下,名?尾,取顺下之义。”《宋志》载“?尾,即今之鱼尾。”从明代考古资料看,当时流行将装饰图案的玉带板系于腰带装饰,其主要由带钩、带扣、各式带銙及?尾组成,一般穿系在宽带之上,?尾一般长度较大,原是玉带板的末端垂饰,在明代或已成为玉带上的一部分,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双重功能。这件龙纹玉?尾则体现了其拥有者高贵的身份和地位。

明子母狮戏球玉摆件

▲ 明 子母狮戏球玉摆件,长6.8宽11.1高9.4

玉质温润,雕琢精致。母狮昂首,口微张,两耳侧垂,脊毛覆背,尾贴于臀部,性情温和。子狮卧于母狮一侧仰望母狮,一绣球置于双狮之间,两狮各有一爪搭于绣球之上,共衔一条绶带呈戏耍状。取材自明清时期常见的传统寓意纹样“太狮少狮”,“狮”与“师”同音,“太师少师”均为古代官职,借用谐音,寓意辈辈高官厚禄。

明螭龙耳青玉觥

▲ 明螭龙耳青玉觥,长9.5,宽5.3 ,高14.3厘米

青玉,器身扁而规整,流口,束颈,深腹,高圈足。内壁打磨光洁,外壁自上而下分别饰勾云纹、勾连纹、覆莲纹三组纹饰,外饰两道凸弦纹。器把镂雕攀附的蟠螭,螭口衔觥沿,长尾卷曲紧贴器身。觥是古代的一种盛酒的青铜器,最早出现在商代后期,一直沿用到西周早期,后来逐渐被其他器形取代。古人好酒,饮酒须持器,正所谓“葡萄美酒夜光杯”,讲究酒器的精美与适宜。该器雕刻工艺复杂,纹饰精美,在写实的基础上加上形象艺术的夸张变形,手法独到,颇为传神。其纹饰制作也异常精美,使整器神完气足,充满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为明代仿古佳作。

明乳钉纹螭耳玉杯

▲ 明 乳钉纹螭耳玉杯 长6.25,宽10.7,高2.85厘米

玉料整体呈不透明的乳白色,有深褐色沁。口沿外卷,束颈,深圆腹,圈足,内壁光滑。颈部中间浮雕兽首,尖眼,两立耳,似为螭龙。腹部浮雕兽面纹,尖眼、卷眉,外阴刻回纹,器身两侧环耳为浮雕蟠螭的造型,圆眼、卷眉、尖耳、卷鼻,形象颇为灵劲。全身饰卷云纹。器体厚重,圆口外敞,圈足。刀法粗犷有力,形体饱满。

清鹅形玛瑙摆件

▲ 清 鹅形玛瑙摆件,长7.2,宽3.4,高4.8厘米

鹅形玛瑙陈设器。整块透明的黄褐色玛瑙料被雕琢成鹅的造型,玛瑙本身带有的深褐色细线纹贯穿鹅身。鹅圆眼,屈腿卧坐,呈回首状,尾部上翘。鹅身两侧雕刻三层翎纹,刻划细密,似表现一只翅膀收起,正在休憩的鹅的形象。东晋名士王羲之爱鹅,用书法换鹅的故事一直为世人所乐道,同时其在书法和文学上的造诣,以及其广闻博取的书法学习态度和对于生死的旷达理解皆是读书人向往达到的境界。文人对王羲之的崇拜和敬仰也会通过对鹅的喜好来表达。

清白马驮经玛瑙摆件

▲ 清 白马驮经玛瑙摆件 长6.6 ,宽1.9,通高4.15厘米

玛瑙料通透,马低头,尾下垂,呈行走状,背负的书盒用绳子系于马身两侧。马的五官、鬃毛及四肢肌肉被雕刻得栩栩如生,尤其是玉工利用玛瑙料原本的色斑变化,巧雕成首、尾带有深色斑的马,显得颇为精妙。“白马驮经”是中国佛教史上流传极为广泛的传说,相传来自天竺的僧人曾牵着身负经书与佛像的白马来中国传法,受到了汉明帝的亲自接见,并敕其在洛阳白马寺弘法。

清螭钮带盖龙耳三足玛瑙香炉

▲ 清 螭(chī)钮带盖龙耳三足玛瑙香炉,口径9.9,腹径15.9 ,通高12.1厘米

带盖狮钮三足香炉。红褐色玛瑙料,钟形盖,钟形盖上盘踞一蟠螭作纽。盖身侧面浮雕三个象首,象鼻弯曲,各衔一活环。炉身两端饰龙首穿环耳,也各穿活环。外壁浮雕折枝牡丹纹,三足呈狮爪状,造型端庄敦实。该器以整块玛瑙料雕琢而成,器形较大且珍贵,镂雕工艺细致华丽,将当时玉器装饰的多种流行元素都运用在其中。作为香器使用,庄重典雅,是一件玛瑙雕刻的精品。玛瑙由于其纹带具有独特的美感,自古就被人们用于装饰,是古代的“七宝”之一。

清童子形红珊瑚佩饰

▲ 清 童子形红珊瑚佩饰,长4.95宽2.35高1.75厘米

童子形红珊瑚佩饰,珊瑚料呈鲜红色,局部有白色斑纹,色泽温润,打磨光洁。红珊瑚料较为珍贵,玉工将其圆雕成一位童子的造型,童子蜷腿而卧,面带微笑,生动可爱。上穿衣,下穿裤,腰系带,衣褶线条流畅。童子头部依靠在手臂上,腿上有两处对穿孔,可穿系绳子佩戴,或为女性使用的佩饰。

清寿桃蝙蝠青白玉摆件

▲ 清 寿桃蝙蝠青白玉摆件,长16厘米,高11.5厘米

主体以大块青白玉料圆雕寿桃造型,表面以浮雕、透雕、阴刻等多种形式雕琢交错的枝叶和大小寿桃十二个,并浮雕八只蝙蝠。取“福寿双全”之寓意。

清凤首透雕螭纹玉带钩

▲ 清 凤首透雕螭纹玉带钩 ,长11.7宽1.75厚2.1

玉料呈白色,局部泛黄,玉质纯净。钩首雕成凤首造型,凤凰为臣字形眼,短喙,头顶有凸起的冠饰,两侧用阴线表现羽毛,钩身透雕一条龙,龙为圆眼,尖耳,长而卷的角,脑后长鬃毛,背部脊骨凸出,四肢上刻卷云纹毛发,卷曲的长尾分成多股贴附在钩身,椭圆形钮。带钩上的龙与凤的造型,表现了龙凤呈祥的吉祥寓意。

清玛瑙鼻烟壶

▲ 清 玛瑙鼻烟壶,长5.7 ,宽2.9,高6.6厘米

玛瑙料呈较为通透的淡黄色,表面局部呈深褐色沁,打磨光亮。壶身呈扁圆形,直口,直颈,溜肩,深腹,圈足。一面深褐色沁斑神似一对立于圆月星空之下的鸟,尖喙,长尾,呈回首状相互对视。均为褐色沁斑自然形成,极为难得。鼻烟壶是盛放鼻烟的容器,明末清初传入中国后,玩赏收藏鼻烟壶逐渐成风。

展览“瑞玉呈祥——杭州博物馆馆藏玉石器精品展”将展至10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