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陕西省韩城市陶渠遗址发现西周、东周时期8座“甲”字形大墓。

学者综合墓葬的年代、葬制葬俗以及“京”字铭文等,初步判断该遗址为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京”邑。这是关中地区两周之际为数不多的畿内封邑遗址,对研究周代的分封制、政治地理、“夷夏融合”等问题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陶渠遗址Ⅰ象限发掘区远景

陶渠遗址位于韩城市芝阳镇陶渠村东北、西赵庄村西,跨芝水河南北两岸;遗址于20世纪80年代发现,《韩城市文物志》中公布为西赵庄遗址,第三次文物普查更名为陶渠遗址与陶渠墓群。

2020年5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韩城市文化和旅游局对该遗址开展考古调查、勘探与发掘工作。通过两年多的工作,基本摸清了陶渠遗址的年代、布局、结构、内涵等。陶渠遗址两周时期遗址面积约80万平方米,遗址北部以东西向壕沟为界,有高等级居址区、普通居址区、大中型墓葬区、中小型墓葬区等。

2020年5月至今,共布设探方两处,分别是Ⅰ象限陶渠大中型墓葬区、Ⅳ象限西赵庄小型墓葬区,陶渠大中型墓葬区有“甲”字形大墓8座,由北向南依次排列,墓葬均为东西向,墓道在东侧,M28、M17、M31、M26的南侧发现有长方形车马坑K1—K4。Ⅳ象限西赵庄芝水河南岸墓葬区发现小型墓葬4座。

陶渠遗址2020-2022年Ⅰ象限发掘平面图

在发掘完成的七座“甲”字形大墓以及车马坑K1的填土中均发现有板瓦、筒瓦、陶器残片等,M26、M28、M29、K1等填土中还发现有原始瓷片、骨器、制骨废料等,说明在大型墓葬建造之前,此区域或是高等级居址区、制骨作坊等。

陶渠墓葬填土出土原始瓷片、骨笄与制骨废料

据了解,该遗址已发掘“甲”字形大墓7座,M16为其中规模最大者,全长36.6米,墓道长28.5、宽3.8-4米,墓室长8.1、宽6米,深约9米。“甲”字形墓葬均被盗严重,四周有活土二层台,除M16外,其余六座大墓均发现有1-3个数量不等的殉人,较为特殊的是M29东北侧殉人为“俯身葬”;M16采集有“玉覆面”残片。

陶渠M29“俯身葬”殉人

“甲”字形大墓在墓道中均埋葬有数量不等整车马,马车有两马、驷马之分,根据墓葬规模略有等差。个别车舆内有放置器物的现象,如M28墓道一号车舆内出土铜鼎、铜甗,M16墓道一号车车舆内出土2件铜戈,均有铭文“京”字。

陶渠M16“京”铭文铜戈

此外,中型墓均为东西向竖穴土圹墓,位于“甲”字形墓的东西两侧,共发掘五座;坑内殉狗,并残存少量陶器、海贝、石磬、铜器残片等。小型墓两座,出土陶器有鬲、豆、罐等。西赵庄M1出土陶器有鼎二、鬲二、豆四、罐二,还发现有动物骨骼、泥器、贝类等。

据介绍,“京”氏为嬴姓,其族源自东方;自宋代以来发现两周时期十余件“京”氏器,西周金文中有“京夷”与“秦夷”等并称。《竹书纪年》记载“晋武公元年,尚一军。芮人乘(偷袭)京”,此时“芮”在韩城梁带村,距陶渠遗址直线距离22公里,进一步证实陶渠遗址为“京”的合理性。从地理方位来看,陶渠遗址亦有称“京师”的可能。

目前,关于陶渠遗址的布局、功能分区等问题,考古人员正有条不紊地开展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