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12月初八是腊八节

除喝腊八粥外

你知道还有什么习俗吗?

今天小编带大家去看看

古代人的腊八节

 

腊八节的起源

腊八节,俗称“腊八”,是指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这一天。腊八节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节日。

据西汉戴圣所编的《礼记·郊特牲》辑录,腊祭是“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汉应劭《风俗通义》中说:“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汉改为腊。先秦时期,我国一些地方有在腊月祭祀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习俗,祈求丰收和吉祥。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先祖也。”

▲祭祀百种神(各种谷物之神)

还有一种说法即“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因“腊”与“猎”通假,“猎祭”亦为“腊祭”。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汉代之前腊祭的具体日期并不固定,到了汉代才明确了从冬至过后的第三个戍日为“腊日”。腊祭的对象,则是列祖列宗以及五位家神。五位家神指的是“门、户、天窗、灶、行(门内土地)”。

古时各朝腊八风俗

腊日设置之初并没有“腊八”的叫法,跟腊八粥也丝毫不沾边。汉代腊日期间的风俗除了要祭祀,还有休息、团聚、宴饮等活动,相当于后世的大年三十。

▲四川彭州汉代画像石中的庖厨图,右边一人正在煮汤粥

到了唐朝,腊日更是受到高度的重视。从留下来的大量腊日诗文作品中就可以看出。不但有武则天的《腊日宣诏幸上苑》,杜甫、刘禹锡、岑参、卢纶等都留下过以腊日为题的作品。

杜甫在《腊日》一诗中就记载了唐朝在腊日的活动。其中“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这句还向我们展现了唐朝一个有意思的习俗就是腊日之时皇帝赏赐官员“化妆品”。

时间跳转到宋代,从这时候开始腊八喝粥慢慢流行。最早记载腊八喝粥习俗的是宋人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开封的寺院要选用“胡桃、松子、乳蕈(xùn 一种菌类)、柿栗”等小巧食材,煮成“腊八粥”,赠送给施主之家;药店则将“虎头丹、八神、屠苏”等中药材装入小布囊,叫做“腊药”,赠送给大家,用于腊月的保健;寻常人家也会做“腊八粥”,邻里之间还要相互馈赠礼品。

明清时期,腊八节的内涵就更加丰富了。乾隆帝十分信佛,更是对释迦牟尼在初八成佛之日充满尊崇,宫内的一口古铜大锅专用于熬制腊八粥,粥料的品种精挑细选,火候掌握极佳,初五准备就绪直至初八凌晨,粥全部熬好。这时皇帝就与大臣们在佛前供粥,宫灯明亮,香烟袅袅,喇嘛进殿诵经祈福,而后又将粥献于宫廷再进行密封,快马加鞭运至全国各地。

▲清 郎世宁《十二月令图·腊月》

时光变迁,斗转星移,百年之后的雍和宫依旧承袭着施粥的传统,将祈愿温粥赠食天下,成为京城里腊八节的一件普天同乐的趣事儿。

 

关于腊八的诗句

 

腊月八日于于剡县石城寺礼拜

唐·孟浩然

石壁开金像,香山倚铁围。

下生弥勒见,回向一心归。

竹柏禅庭古,楼台世界稀。

夕岚增气色,馀照发光辉。

讲席邀谈柄,泉堂施浴衣。

愿承功德水,从此濯尘机。

腊节

南北朝·魏收

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

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

腊八粥

清·道光帝

一阳初夏中大吕,谷粟为粥和豆煮。

应时献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济众普。

盈几馨香细细浮,堆盘果蔬纷纷聚。

共尝佳品达沙门,沙门色相传莲炬。

童稚饱腹庆州平,还向街头击腊鼓。

 

“小孩小孩你别馋,

过了腊八就是年。

愿君岁岁常团圆

祝大家过一个暖暖的腊八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