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初,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在西城区陶然亭附近,最新发掘龙爪槐遗址,3000平方米发掘面积,发掘464座汉代、辽代、明清时期墓葬、900余件出土器物。

龙爪槐遗址出土两口汉代陶井。考古发掘人张玉妍介绍,汉代的井是比较特殊的发现,之前曾有记录在宣武门到和平门这个区域发现过大量的汉代陶井,但少有实物遗存。最新发现的陶井,是汉代陶井的实物例证。

陶井圈6层。井圈直径0.9米,井壁的厚度只有2-3厘米。井圈外部是席纹,内部是漩涡纹,美得出人意料。

张玉妍介绍井底有水时波光粼粼,井圈上漩涡纹的纹饰,形成重影效果,内圈的漩涡纹很可能是汉代人的一种审美趣味。

1000年前的辽代壁画墓,实验室里正在修复。

龙爪槐遗址的一处辽代墓葬,出土壁画墓,由于破坏严重,只留下壁画残块。

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周欣宇通过显微镜观察并清理,她表示红色颜料层表面附着物包括沙粒和尘土,清理之后,整个画面的红色颜料层的亮度和显色程度会有明显变化。

▲北京市考古研究院文物保护研究部,正在对壁画残块进行清理

周欣宇表示,通过显微镜观察上面的黑色颜料主要是碳元素,碳黑用于壁画绘制,白灰面由石膏组成,这些壁画残块未来将进行修复。

▲出土明朝青花瓷

龙爪槐遗址发掘454处明清时期的遗迹,出土器物有青花瓷罐、白瓷罐、釉陶罐、鎏金带钩、玉带钩、玉扳指、金戒指、烟袋、发簪等等。

有趣的是,青花瓷上的三国题材,羽扇纶巾的这位就是诸葛亮,和京剧甚至电视剧中的造型别无二致,而里面的刘备则是一个汉代文人的形象,不同于一般的戏曲脸谱化形象,颇有民间生活的意趣。

张玉妍表示龙爪槐遗址出土带有人物画的青花瓷罐,可以看到它上面的图案精美,属于明晚期万历到天启年间的风格。

北京市考古研究院科技考古部正在进行清代人类骨骼的清理和研究。

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尉苗表示未来将对这些股骨进行食谱分析,稳定同位素分析,可以了解这个人是本地人还是外来人,可以进行溯源。

天寒地冻,考古队员顶风冒雪发掘。

2024年1月,龙爪槐遗址在极寒天气下坚持进行考古发掘。

考古负责人张玉妍表示:“有几次寒潮的来临,我们要面临地下的冻土,地上的西北风,体感温度极低。下雪第二天就要继续进行发掘。”

《北京市地下文物保护管理办法》规定,符合相关规定的施工项目都要先进行考古发掘,为了保证后续工程进度,考古队员要面对诸多困难。

张玉妍说:“我当时跟一个老技工师傅聊天,我说我干考古干了四五年了,我也没有在下雪天的时候还发掘过,人家老师傅跟我说他已经干了快40年了,他也没有在下雪天的时候发掘过。”

龙爪槐遗址发现的汉代墓葬和陶井对于汉代蓟城的探索提供了新的线索,对了解老城的历史沿革和城市变迁具有一定作用,明清时期墓葬和出土器物也给研究这个地区人群的社会生活提供了新的实物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