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上无高丘 鹿原有遗珍”,这是今年3月15日马永嬴在西北工业大学分享“汉文帝霸陵考古收获”时的题目。

2023年12月6日,在继获得了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后,霸陵发现动物殉葬坑的考古成果成功入选2023年度世界十大考古发现,是当年中国唯一入选的考古发掘项目。汉文帝江村大墓(霸陵)持续的考古发现得到了世界关注。

身为汉陵考古队队长的马永嬴,虽然内心充满欣喜,但依然保持冷静。他深知,霸陵的考古发掘工作仍在持续进行中,如何更为妥善地保护这一文化遗产、进行深入研究,如何做好资料整理、阐释工作,更好地传承汉陵考古队的精神,才是当前更为紧迫且现实的挑战。

用13年发掘

确认汉文帝霸陵的位置

对外行来说,一个帝陵的发现,一个千年谬误的修正,自然是“惊人”的。但是对于马永嬴等在汉陵考古队长期工作的考古人来说,花了几十年的时间来“滴水穿石”,当石头被击穿的那一天,惊喜并没有预想中的那么大。

霸陵的考古工作始于1966年。2011年,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联合成立的汉陵考古队(时任队长为焦南峰),在推进西汉帝陵大遗址考古工作时,迎来了在霸陵、南陵的工作安排。在此之前,已有王学理、刘庆柱、李毓芳等多位考古专家在此开展过工作。从2011年到2013年,为了明确陵区的范围和主要遗址的分布情况,汉陵考古队对霸陵和南陵的陵区范围内的遗存进行了考古调查和勘探。

▲南陵K1出土的金饰小件(图据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纵然西安十三朝古都,72座帝王陵墓——霸陵,却是马永嬴第一次带队主动发掘的重点项目,也是唯一一个。2017年开始,他正式以汉陵考古队队长的身份主持考古工作。在前辈所奠定的、扎实的工作基础之上,汉陵考古队确认了汉文帝霸陵真正的位置,解开了历史留下的谜题。后面的故事,人尽皆知。

“我们做西汉帝陵考古的人,其实早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考古是一门科学,要有科学的态度,必须要有一系列的证据,而不是靠主观的感受。”纵然没有直接出土带有文字的证据,但是50余年的考古成果已然形成了一系列缜密的证据链。而汉陵考古队在2021年经过勘探、试掘发现的将窦皇后陵和江村大墓围合在一起的外陵园墙,成为了最关键的证据。

▲江村大墓和窦皇后陵之间的祔葬墓

▲江村大墓和窦皇后陵之间的祔葬墓发掘现场

▲祔葬墓陪葬坑的骑马俑(木马已腐朽)

《汉书》十二册、《史记》十册

“翻”出从一而终的考古人

“很遗憾的是,我并非考古专业出身。”1987年,马永嬴从法律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了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在此之前,何为考古,他一概不知。

但从中学以来,马永嬴就喜欢历史。“有机会从事历史研究,我很愿意去做。”好在,陕西省文物局与西北大学合作办了一期文博单位的干部进修班,他得到机会前去进修两年,学习到了考古与文博专业的基本理论。回到单位后,他开始接触考古相关的工作。而当时担任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的呼林贵先生,成为了他的第一任老师,带领他走上了秦汉考古之路。

“虽然我在上学的时候对仰韶等史前文化感兴趣,但是因为呼林贵老师做秦汉考古,我最早接触的就是秦汉考古。”当时马永嬴所在的配合基建办公室,主要工作内容是配合陕西省内城市基建而进行的考古勘测和发掘。而在跟咸阳市文物局对接的过程中,呼林贵先生给马永嬴揽了一个活儿:配合五陵原(即咸阳原)的旅游开发,策划一本通俗的、面向大众介绍五陵原历史文化的书。

“那个时候网络还没有这么普及,所有的资料就得翻纸质书看。《汉书》十二册,《史记》十册,我得慢慢去翻这些史料,‘逼’着我熟悉西汉的历史。后来之所以选择做西汉帝陵考古,这一段经历的影响很大。”1995年,阳陵考古队重新组建,队长焦南峰先生将马永嬴吸收进队伍中。从此,马永嬴开始了“一辈子的西汉帝陵考古”生涯。

▲马永嬴(左一)与焦南峰(中)

在唐墓中与盗墓贼“正面交锋”

聪明的墓主留下“防盗密室”

虽然一辈子从事的都是西汉帝陵考古,但是让马永嬴印象深的,却是刚开始工作时对一座唐墓的抢救性发掘。

那是初唐名臣李晦的墓。因为渭河北岸的垮塌,墓里的壁画才露了出来。而后,阳陵考古队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马永嬴回忆起当年的发掘,仍历历在目:“这个墓主很聪明!除了唐代关中高级贵族墓葬常见的前后室以外,他在旁边设置了一个防盗的密室,棺椁、陪葬品都在里面!当时看到这个侧室,我们都非常兴奋。”这一次的发掘,首次发现了三室的唐墓,唐墓的形制由此增加一种;其次,出土了目前有纪年的最早的一批三彩俑,为唐三彩的起源、产地研究,提供了新的考古资料。

▲南陵出土的彩绘塑衣陶俑一组(图据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之所以对这个唐墓印象深刻,不单单因为其学术价值。在发掘这个唐墓之前,马永嬴对于考古的认识都停留于理论之中。这是他第一次真正走进一个古人的墓葬,也是他第一次与盗墓贼“正面交锋”。

阳陵考古队到达的时候,这座墓葬的前后室已被盗空。焦南峰老师曾在接受采访时回忆,当时墓葬中甚至还留有盗墓贼的衣服和工具。究竟要不要挖下去?也曾有过这样的争论。但在焦南峰老师的坚持下,“防盗密室”终于露了出来。因此,这一次的发掘,相当于从盗墓贼手底下抢救出了一批珍贵的文物。

▲左一:焦南峰 右一:马永嬴 左二:汉陵考古队副队长曹龙

而在与帝陵打交道的几十年里,文物保护相关的工作,让马永嬴感触更深。

“帝王陵墓是我们继承下来的一笔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它代表的是当时最先进的物质和文化。我们现在的科技水平、保护手段并不完善,所以保护才是目前最合适的方式。”马永嬴说,“包括霸陵最早确认的时候,也有人曾希望能够发掘。但我本人作为这个项目的领队,我觉得传承汉文帝身上优秀的文化,比如勤俭孝道、行仁政,比发掘他的墓葬更重要。”

内向的人却能逗人笑

万能“考古队长”的诞生

马永嬴作为汉陵考古队长独立负责发掘项目,是在2017年。从焦南峰老师手里接任之后,刷新了他对于考古工作的认识。

讲着与盗墓贼斗智斗勇的故事,马永嬴的健谈和幽默让人印象深刻。在进入挖了两个月的唐墓后,他形容自己有两个感觉,“首先感叹古人的墓葬修得真好。再就是正当七月的炎热天气,墓里头是真凉快啊!”

内向、身材不够魁梧,这是马永嬴对自己的评价。但当他绘声绘色讲完这些故事后,人人都被他逗得哈哈大笑。实际上,这也是考古工作带给他的变化:从一个内向的人,成长为一名无所不能的考古队长。

▲汉陵考古队合影

马永嬴开始明白,田野发掘和文献书本以外的工作,一样难搞定。申报工作、组织考古队成员、如何分工、如何用人、发掘期间队员的生活安排、圈地发掘后的补偿沟通……“队长”两个字背后的工作和责任,马永嬴深有感悟。

即便得到了国家文物局的批准,拿到了陕西省文物局的介绍信,但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考古工作可能还是困难重重。通常情况下,考古执照都是一年一批,过了规定的期限,便需要重新报批。时间,对于每一个考古队来说都珍贵无比。如若当地单位和民众配合工作,那自然是皆大欢喜;但是如果推进困难,“内向的”马队长就需要变身“万事通”,想尽办法让考古发掘工作在有限的时间内推进。

因此,无论是政府单位的工作人员,还是田间地里的农民群众,甚至是不理解考古工作的群众,马队长都要出面跟他们打交道。“刚当上队长那时候,我70%的精力都放在这些事情上,剩下的时间才能用来做考古发掘和研究。”回头看看,马永嬴反而觉得,正是这些经历,让自己变得更加坚强和刚毅。

1990年初,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组建了以王学理为队长、尚志儒为副队长的汉陵考古队。传承至马永嬴这里,已经是第三位队长。在马永嬴看来,汉陵考古队先谈做人,再论学术的传统,是极为珍贵的。“不论社会风气如何,我们的队伍始终堂堂正正。”这种“堂堂正正做人,本本分分做事”的态度,让汉陵考古队形成了“赤诚相待、心无芥蒂”的氛围。50多岁的马永嬴做错了事情,一样可以被批评。他会用“老师、朋友、兄弟”来形容团队里的同事、伙伴,“这是我们传承得最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