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

口径7.6厘米,底径3.8厘米,高4.7厘米

这件鎏金银盏,盏口圆形,弧腹,圈足呈喇叭形外撇。器身由内外两层构成,中空。内层錾刻牡丹纹,构图丰满,线条灵动;盏内壁外卷,翻扣外层口沿;外层腹壁高浮雕牡丹花卉和枝叶纹,脉络细致,枝繁叶茂。外壁近圈足旁刻有“行春桥魏三郎匠”款。圈足中心有梅花形镂孔。整体造型生动灵巧,装饰立体写实。

《武林旧事》卷六《瓦子勾栏》中记载,南宋临安府天竺路上的行春桥畔,有行春瓦子,是当时有名的综合性市场,集娱乐、百艺杂技、买卖交易为一处。后因杭州话中“行(háng)春”“洪(hóng)春”发音相似,因缘附会,“行春桥”便成了今日杭州灵隐路上的 “洪春桥”。“魏三郎”约为南宋行春桥(即今天杭州灵隐路)附近的一位金银匠人,其在盏底部錾刻金银铺地域和匠名,应是出于店铺宣传和商业信用的考虑。

宋代金银器上的立体凸花工艺,制作难度大,工匠需拥有极高的绘画和造型功底。该工艺主要利用金属的延展性,用捶揲手法,打造出了极富立体效果的器皿。从出土器物看,产生夹层结构的,多为杯、盏、碗等饮用器物,其功能主要为隔热保温作用,可见宋人对于生活细节的考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