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孟庄遗址位于山东滕州市界河镇西孟村南,为配合枣菏高速公路建设,于2018~2019年对该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发掘面积总计2500平方米,揭露出一处保存较为完整、结构较为清晰的龙山文化聚落。

▲ 西孟庄遗址龙山文化遗迹分布图

遗址现存地层堆积较简单,多数区域遗迹现象直接暴露于表土层下。时代上,除个别战国、汉代墓葬外,余均属于龙山文化早中期,发现围墙、环沟、房址、灰坑、墓葬、窑址及大量柱洞,分布组合极有规律,自成单元,形成围墙聚落。其发展,据层位关系等,可分两期:下层方形围墙阶段和上层圆形围墙阶段,且方形围墙基槽恰处于圆形围墙外侧环沟之下。

早期:方形围墙阶段。墙体已无存,仅余地基部分。整体呈正方形,西北-东南向,面积近2200平方米。在基槽口发现密集柱洞,基槽底部挖有柱坑,大部分柱洞都位于这些柱坑中。基槽内沿分布一周柱坑,应为“壁柱”。据此推测,方形围墙的建筑步骤可能为:挖基槽——基槽底部深挖柱坑——栽埋柱子——回填基槽——再立“壁柱”——修筑墙体。南墙正中位置留有一处缺口,可能为门道所在。东墙和西墙偏南部位各有一座房址,门向内。另外,东墙有一处向外突出的“凹”字形结构的建筑,规模甚小,应为围墙上的特殊结构。

晚期:圆形围墙阶段,其外环绕浅沟,其内有大量房址,还有少量灰坑等。圆形围墙恰处于方形围墙内,平面呈圆形,直径36米,面积约1100平方米。墙体亦无存,存留基槽和柱坑,其建筑方式、形制结构与方形围墙相似。圆形围墙南侧留有一处缺口,应为门道所在。缺口内侧有成组的大柱坑,可能是门道附属建筑。环沟围绕于圆形围墙外侧,平面形状不规则,呈浅沟状,堆积较平。环沟内填土多为黑灰色淤土,其中出土较多陶片、炭屑、烧土粒、蚌壳和兽骨等,应为生活垃圾。综上判断,环沟的形成可能与修筑围墙取土有关。围墙以内的房址共确认34座,另有大量柱坑、柱洞。房址多为方形地面式木骨泥墙建筑,分单、双、三间不等,面积多为15~25平方米。房址多保存不好,仅存留垫土层,未见活动面和灶址。

▲ 方形围墙之南墙基槽内柱芯

从地层关系和出土遗物来看,方形围墙或修筑于龙山初期,使用到龙山早期早段,早期晚段被圆形围墙代替,延续至龙山中期圆形围墙废弃,但这时还有人活动,发现了一些灰坑、个别墓葬和窑址,以及少量仅残存柱础(有的为碎陶片砸实而成的鸟巢形)部分的柱洞。

整体来看,西孟庄龙山文化聚落虽然面积较小,但十分完整,然而遗迹现象主要是围墙和房址,其他种类极少,且出土遗物种类单一,体量也小。这些都让我们思考,与其认定这是龙山文化一种基层聚落,不如认定这是当时的一种特殊聚落。如果这反映了当时基层聚落的一种形态,则为我们了解龙山文化基层聚落的结构、解读龙山文化基层聚落中人们的生活、生业方式,提供了非常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如果这是一种特殊聚落,则其性质的认定非常重要。它首次揭示了龙山文化时期聚落已经出现了非经济意义上的功能分化,对于我们分析和估量当时的社会发展程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况且西孟庄遗址聚落形态早晚的变化也比较清楚,完整地揭示出其发展演变的过程,也会有助于对其性质的分析认定。总之,无论是哪一种属性,西孟庄龙山文化聚落的发掘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我们能够首次完整地揭露出当时的一处聚落,从而对其所代表的社会单元进行充分研究,这对于认识龙山文化的社会形态具有重要意义。

▲ 圆形围墙局部(上为东)

▲  圆形围墙内柱芯

▲ F3

▲ F9

▲ F29

▲ 从左到右:西孟庄遗址出土陶鼎 西孟庄遗址出土陶鼎 西孟庄遗址出土陶鬶

专家点评

和之前发现的几百万、几十万平方米的遗址相比,西孟庄龙山文化聚落面积较小,但十分完整。聚落形态早晚的变化比较清楚,完整揭示出其发展演变的过程,有利于对其所代表的社会单元进行充分研究,对研究龙山文化基层社会聚落形态和社会组织结构意义重大。

更多2019十大考古候选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