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峁遗址位于陕西榆林神木市高家堡镇东侧的土石山峁之上,由皇城台、内城和外城三部分构成,城内面积达400万平方米以上,为中国已知规模最大的龙山时代晚期至夏代早期城址。

▲ 皇城台工作区域

2016年5月,开始对遗址的核心区域——皇城台进行发掘。皇城台位于遗址中部偏西,是内城中一处相对独立的山峁,北、西、南三面临沟,仅东部偏南处的马鞍部与其他山峁相连,地形险峻。皇城台四周砌筑护坡石墙,由下而上,层层内收,形成平顶金字塔状结构,护墙最高处达70米,蔚为壮观。2016至2018年,历时三年完成了对皇城台门址及东护墙北段上部的揭露之后,自2018年开始对台顶进行发掘。

2018年在皇城台顶东部发现了一处规模宏大的建筑台基,其上分布大量建筑基址,暂称“大台基”。经2018至2019年发掘,大台基轮廓逐渐清晰。大台基平面大致呈圆角方形,边长约130米,夯土台芯,四周以石墙包砌,目前基本将大台基南护墙及周边区域完整揭露,并确认了西护墙及北护墙的位置。南护墙最高处残高约4.5米,用大小不一的砂岩石块错缝砌筑,石块之间用草拌泥粘接,在墙体上还发现有多个纴木洞。在南护墙外(南)侧另有一道石墙,走向与南护墙平行,宽约1.6、残高0.8~1.1米,与南护墙间形成宽约9米的夹道,夹道内的地面有断续的踩硬面。

▲ 皇城台大台基

▲ 皇城台东护墙北段上部

大台基南护墙处最为重要的发现是70余件精美石雕。石雕多数出土于墙体的倒塌石块内,部分还镶嵌在南护墙墙面上。绝大多数为雕刻于石块一面的单面雕刻,少量为双面,以减地浮雕为主,还有少量阴刻、圆雕。雕刻内容大致可分为神面、人面、神兽、动物和符号五类,其中神面石雕体量较大,雕刻最为传神。单面浮雕多为对称式构图,以一正视神面为中心,两侧雕出动物或侧视神面,最大者长度超过2.6米。圆雕为椭圆形柱体,立于夹道正中的地面之上,高度近1米,两面雕刻相同的神面。

根据夹道地层内堆积及建于台基顶部房址的测年数据分析,大台基修建和使用年代不晚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石雕的年代应不晚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墙面上镶砌石雕的现象应与石峁遗址中发现的“藏玉于墙”和以人头奠基具有相同的精神内涵,体现了石峁先民对皇城台大台基的精神寄托。大台基的发现和确认正式拉开了探讨皇城台聚落区划和功能性质的帷幕,为皇城台在石峁城址内的核心地位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大台基南护墙出土石雕可能与中国北方地区的石雕“传统”密切相关,也可能影响了“后石家河文化”的玉器、夏代的绿松石“龙”,甚至商周青铜礼器的艺术构思和纹饰风格。

▲ 皇城台大台基东南角

▲ 南护墙1号石雕

▲ 南护墙6号石雕

▲ 南护墙47号石雕

专家点评

根据夹道地层内堆积及建于台基顶部房址的测年数据分析,皇城台大台基修建和使用年代不晚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墙面上镶砌石雕的现象应与石峁遗址中发现的“藏玉于墙”具有相同的精神内涵。大台基南护墙出土石雕的风格可能与中国北方地区的石雕“传统”密切相关,也可能影响了“后石家河文化”的玉器、夏代的绿松石“龙”,甚至商周青铜礼器的艺术构思和纹饰风格。

更多2019十大考古候选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