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画像砖石是汉代艺术家对当时社会的描绘和艺术创造,其内容包罗万象。其中刻画的松树、柏树是现实中的树木,但具有特殊的寓意,是根据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需求来表现的。南阳画像砖石中出现松树、柏树的画像很多,从带有松柏树木的画像石上,可窥见汉代社会对松柏树木的喜爱之情。

松柏树是常绿树种,绝大多数是高大乔木。在中国分布较广,是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树高一般可达20米,包括多个属,喜光,有一定的耐阴能力,较耐寒,耐干旱,喜湿润,耐贫瘠,寿命长。因其四季常青,历严寒而不衰,故象征坚贞,松枝傲骨峥嵘,柏树庄严肃穆。《论语》赞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文艺作品中,常以青葱碧绿、挺立在冰天雪地里的松柏象征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

南阳汉画像砖石中,刻画有柏树内容的汉画像砖石较多,根据出现的画面差异,其代表寓意也有不同,现针对不同画面逐类浅析。

▲ 图1

出土于南阳市人民政府大院的山峦、丛林、狩猎画像石(图1)(南阳汉代画像石编辑委员会:《南阳汉代画像石》,文物出版社,1985年),画面山峦连绵,怪石突兀,多棵松柏挺立,山树间鸟兽出没。一猎人挺矛肩弩追赶一鹿,两侧猎犬夹击,后有一骑催马而至。画像中山峦树木等出现,展示了周围的自然环境,对于狩猎起到了辅助说明的作用;有时在狩猎场地旁边的山上也有松柏树木,则是表现了深山茂密的山林和狩猎场地,起到渲染环境的作用。

▲ 图2

方城县出土了一块凤阙、柏树画像砖(图2)(赵成甫:《南阳汉代画像砖》,文物出版社,1990年),画面由上至下分为四组。上组为两个深目高鼻、肩扛钺斧、半跪状的胡人形象。此为双阙,阙顶各立一朱雀,阙身为单柱,下有斜坡形阙基。顶为两层庑殿式重檐,檐下有斗拱。阙间有柏树二株。再次为鼓舞。画面下部左右横印十二只两两相向的朱雀,中间为七株柏树。画面中出现的朱雀不是点缀或补白作用。可以看出,树木两侧有朱雀飞翔于树林旁,是表现出道路的景象。画像砖中柏树连续出现,表明了汉代道路旁柏树成行。《国语·周语中》有“列树以表道”,汉代就已经开始在路边植树美化环境。《前汉书·贾山传》记载秦始皇修驰道时,“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周礼·夏官·司险》中有“设国之五沟、五涂,而树之林,以为阻固”的记载,均说明了汉代就有路边植树的习俗。

▲ 图3

出土于唐河县石灰窑楼阁画像石(图3)(《南阳汉代画像石》),画面刻楼阁,有柱础、斗拱,采用庑殿式屋顶,厅内有双柱相承,其上有双层望亭,亭外两侧各植柏树一株。屋脊、树上刻五凤,以示吉祥。厅内正中处刻一尊者,戴冠正襟,扶案危坐,当为墓主人形象。其左侧一人戴冠、着长袍,躬身向主人作恭拜状。高大的楼阁和树木象征着豪门地主的居家住宅。

《汉书·食货志下》“……城郭中宅不树艺者为不毛,出三夫之布”。也就是说在城周和宅邸不种树的人家,为不毛之地,要受惩罚。李如森在《汉代丧葬礼俗》中说:“按照先秦传下来的老习俗,民房庭院中必须植树,否则要受罚”。《汉书·朱博传》载:“御史府史舍百余区”内,“列柏树,常有野乌数千栖宿其上”。据此可知,凡宅旁有树木当为家园。

▲ 图4

出土于南阳市熊营汉墓的门扉上刻白虎铺首衔环、熊、柏树画像石(图4)(《南阳汉代画像石》),画上刻两猴,中刻白虎铺首衔环,下刻两柏树,枝叶茂盛,两树之间有一熊,侧首,竖耳,张口吐舌,作半立姿。汉代人事死如生,视亲人继续在阴间生活,建造了象征阳宅的大墓,墓室内放置明器等物,并在墓上种植松柏,以确保其享用和安全。熊在汉代是驱鬼魅的方相氏扮装。《周礼》中说,方相氏入墓地驱魍象,魍象这个怪物喜欢吃死者的肝脏和脑浆,人们不可能经常让方相氏站立于墓侧守卫墓地,而魍象最惧怕老虎与柏树。于是,刻画的虎、熊(象征方相士)和墓地种植柏树起到了辟邪和象征祥瑞的作用。所以,西汉的石椁画像中的足挡板,常刻画柏树;足挡板相当于墓室的门户,要用有辟邪效果的柏树放置在那里守护。该画像中刻画的柏树和熊、虎,反映了当时汉代人所寄托的平安祥瑞思想。

综上所述,汉画中的柏树出现在不同的画面中有着不同的寓意。柏树无论是出现在山峦路旁、豪宅陵园里、阴宅墓门上,都充分反映出松柏树在汉代人心目中的特殊寓意。松柏树在现实生活中不仅运用于山林、道路、家宅中发挥绿化作用,而且还具有长生不老、延年益寿的功效和驱鬼辟邪等祥瑞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