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天是佛教美术题材之一,本是佛的八部侍从中的两类,即佛经中的乾闼婆和紧那罗,二者均为梵文音译,意为天歌神和天乐神。乾闼婆由于他周身散发香气,又被称为香音神。在极乐世界中,乾闼婆和紧那罗弹琴歌舞,娱乐于佛。据说他们形影不离,融洽和谐,又是夫妻,人们合称飞天。

国人对飞天形象的喜爱,应该是起源于敦煌壁画中来自不同年代、曼妙翻飞的飞天形象,本期通过12件(组)带有飞天形象的文物,与大家共赏其美妙身姿。

极乐世界地,漫天花雨中

飞天作为佛教美术的经典题材之一,应该与佛教在国内的传播情况较为同步,因此南北朝时期作为佛教在国内开始大范围传播时期,也对应着佛教艺术品的大量创作。我们先看几件南北朝时期的作品。

首先来看两件石雕佛造像,第一件是青州市博物馆收藏的贴金彩绘背屏三尊像,是东魏至北齐时期作品,出土于青州龙兴寺遗址。

▲ 山东博物馆#佛教造像艺术展#展厅

▲ 主尊佛像背后的火焰纹

先了解何为背屏式造像,这是一种山东地区北魏至北齐时期流行的佛教造像样式,通常是在圭形、矩形或莲瓣形的背屏前,以多种技法雕刻出主佛、胁侍菩萨、弟子或供养人、飞天等构成的佛教场景,多为一佛二菩萨的三尊像。其中,以青州龙兴寺遗址出土的背屏三尊像水平最高。

这尊贴金彩绘背屏三尊像,中间雕刻主尊佛像,背后有火焰纹,火焰上方有飞天伎乐,有二胁侍菩萨分别由二龙口中吐出的长茎莲花与荷叶承托,这样的样式体现了典型的“青州风格”。

▲ 胁侍菩萨由龙吐出的莲花座承托

▲ 上方的飞天伎乐

第二件是北魏正光六年(公元525年)的贾智渊造背屏三尊像。这件造像是山东地区现存最精美的北魏石刻造像之一,“贾智渊”是当地贾姓望族成员,作为制作佛像的发起人,另有“大将军”、“郡太守”等官职显赫人物参与。这件造像的特别之处,在于三尊像之间,还有两位人物形象,这就是刚才提到的供养人,那么根据底部题记,在这件造像上的供养人是贾智渊夫妇。

▲ 山东博物馆#佛教造像艺术展#展厅

▲ 主尊佛与两侧的供养人形象

▲ 佛像周围的飞天伎乐

接下来看一件南朝时期的鎏金一佛二菩萨铜像。主尊如来颔首微笑,跣足立于覆莲座上,右手施无畏印,左手垂作与愿印相。两侧胁侍菩萨附于背光两侧。佛尊头光中心是莲花纹,外再饰卷草纹,背光上七尊趺坐佛像,大背光外围又饰七朵火焰纹,中心高处的火焰纹中有左右飞仙手托宝塔状。背屏、莲座、主尊都能分装,虽然表面鎏金近乎全失,但塑造极其细腻端庄,器型美轮美奂。

▲ 南京博物院#历代雕塑陈列#展厅

▲ 主尊如来,两侧胁侍菩萨

▲ 中间火焰纹内的飞仙

▲ 两侧飞仙饰

再看一件南朝的青瓷莲花尊,1972年出土于南京麒麟门外灵山南朝墓。该墓葬出土青瓷莲花尊一对,它通体遍施划花、贴花和刻花纹饰,颈部以凸弦纹间隔,分为三段。上段贴饰飞天,手作捧物状;中段堆塑六个人物形象;下段贴附对称的二龙戏珠和忍冬、 鳞图案各两组。与器身相接处为六条双系。腹上部饰模印重瓣覆莲两周,莲瓣尖微向上卷,其下饰贴花菩提叶一周并刻画瘦长莲瓣纹一周,莲瓣下垂,瓣尖上翘。腹下部饰仰莲纹两层,莲叶较为瘦长。

▲ 南京六朝博物馆#六朝风采#展厅

▲ 飞天纹饰

▲ 刻划细致的莲瓣纹

再看一件南朝的飞天纹砖。在墓葬中构建生前居住的场景,并以各类用品随葬,是古人“视死如视生”观念的体现,福建出土各类六朝墓葬中,可见各类不同纹饰的砖,其中有不少是佛教题材,如这件飞天纹砖、还有宝瓶纹、宝相花纹、莲花纹、僧人纹等,这应该是当时民众对佛教信仰的体现。

▲ 福建博物院#福建古代文明之光#展厅

时间来到唐代,扬州博物馆藏唐代伎乐飞天纹金栉,1983年出土于扬州市区三元路工地。金栉为头饰,用薄金片镂空錾刻而成。马蹄形,下部呈梳齿状。栉面上部满饰花纹,中心主纹以卷云式蔓草作地,上饰两对称的奏乐飞天。飞天下方饰一朵如意云纹。周边饰多重纹带,分别为单相莲瓣纹带、双线夹莲珠纹带、镂空鱼鳞纹带、镂空缠枝梅花间蝴蝶纹带等。

▲ 南京市博物馆#又绿江南:南京都市圈八城市文物联展#特展

▲ 侧视图

▲ 伎乐飞天纹

同样的,唐代的佛教文物中也会有飞天题材器物。这件鎏金如来说法盝顶银宝函,1987年出土于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地宫后室。它是八重宝函的第四重,盝顶盖面饰四只迦陵频伽鸟,正中有八角团花,四角饰金刚铃。斜刹每边有凤鸟两只,立沿每面饰二飞天。函体正面为如来说法图,旁饰二胁侍和四弟子,又有金刚和童子各二位侍立。佛前置一香案,上供香炉及香宝子等物。函体左右两面分别为坐狮文殊菩萨和坐象普贤菩萨。二菩萨周围侍以小鬼、接引侍者、金刚、沙弥等十余身。背面为带帽坐佛,顶有华盖,身后有四株菩提树。

▲ 中国国家博物馆#大唐风华#特展

▲ 盖面饰迦陵频伽鸟

▲ 飞天

▲ 如来说法图

▲ 侧面,为坐象普贤菩萨

▲ 侧面,为坐狮文殊菩萨

与飞天类似的纹饰,如嫦娥,就有在铜镜中的体现。西安博物院藏月宫婵娟纹铜镜,1964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电容器厂。显然,铜镜描绘的是嫦娥奔月、月兔捣药、桂树、蟾蜍等典型的月宫元素。嫦娥的形象,与飞天的造型也十分相似,此中是否有影响尚未可知。

▲ 西安博物院#乐居长安:唐都长安人的生活#特展

真正的飞天纹自然也曾在铜镜中体现,吴越国时期的飞天纹铜镜就是一例。它是1957年出土于浙江省金华市万佛塔地宫,飞天纹装饰铜镜的实例最早可见初唐,现存飞天纹铜镜并不多见,属于典型的佛教用器。此铜镜铸造稍显粗糙,飞天纹亦模糊,是吴越国(907-978年)时期的佛教供养镜。

▲ 深圳博物馆#东南多胜事:雷峰塔与吴越国佛教艺术展#特展

浙江地区出土的佛教文物还不止此例,再看北宋建隆二年(961年)的贴金彩绘石雕经函,1963年出土于浙江省东阳市中兴寺塔。经函盖外彩绘雕饰团花、牡丹、飞天、莲蓬、毬路纹、菱形网格纹等装饰图案,皆是当时佛教流行的纹样。经函盖内涂墨漆,阴刻供养文字。函身浮雕墨笔勾勒,敷彩贴金,以连环画的形式表现僧人与白马取景故事,最终以三只六牙白象身负经卷象征取经归来,或源自东汉“白马驮经”的典故。

晚唐五代时期,僧人取景形象与故事广为流传,这是所见时代较早的实例图像,可能与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也有某种关联。函下浮雕莲花伎乐童子,象征了西方极乐净土的清净声乐。函内原寸七卷纸本楷体墨书《妙法莲华经》。

▲ 深圳博物馆#东南多胜事:雷峰塔与吴越国佛教艺术展#特展

▲ 连环画形式

▲ 侧面图案,白马取经故事

▲ 白象身负经卷

▲ 飞天纹

▲ 莲蓬纹

最后看两件分别是辽代和金代的玉雕飞天作品,前者出土于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解放营子辽墓,后者出土于辽宁省桓仁满族自治县五女山。飞天玉饰件大多较小,呈三角形,表现身系飘带的飞天飞翔于天的姿态。目前所见玉雕飞天中,身姿最优美的当属上海博物馆藏唐代作品。

▲ 广东省博物馆#契丹印象:辽代文物精品展#特展

▲ 辽宁省博物馆#古代辽宁#展厅

▲ 上海博物馆藏 唐 玉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