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进展会通报,考古工作者在四川三星堆遗址新发现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现已出土金面具残片、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象牙等重要文物500余件。

▲ 此次发现的铜尊

“十三五”期间,国家文物局持续支持四川省开展三星堆遗址考古调查、发掘。2019年11月至2020年5月新发现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祭祀坑”平面均为长方形,规模在3.5-19平方米之间。目前,3、4、5、6号坑内已发掘至器物层,7号和8号坑正在发掘坑内填土。现已出土金面具残片、鸟型金饰片、金箔、眼部有彩绘铜头像、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象牙、精美牙雕残件、玉琮、玉石器等重要文物500余件。

▲ 此次发现的金面具残片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遗址工作站站长雷雨表示,通过历年三星堆的发掘,初步明确遗址三重城圈格局:第一重为月亮湾小城,第二重南界为三星堆城墙,第三重南界为南城墙。既是不同的分区,也代表了不同的营建年代。

据介绍,第一重城圈内分布着大型建筑区和条祀场所,以及疑似的手工业作坊区;第二重城圈为普通居住区;第三重城圈为祭祀区。此外,经中国丝绸博物馆检测,新发现的“祭祀坑”曾经有丝绸存在。目前,已基本立起遗址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西周时期的编年体系和宝墩文化——鱼凫三期文化——三星堆文化——十二桥文化的考古学文化发展序列。

▲ 三星堆遗址祭祀区祭祀坑布局位置图

三星堆遗址“祭祀坑”考古新发现进一步展示了三星堆遗址和三星堆文化的丰富内涵,有助于推动三星堆文化研究深入开展。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孙华表示,此次新发现有助于解决一些长期悬而未决的学术问题,包括最基本的年代问题;也能为我们完整认知三星堆当时的礼仪空间、宗教思想以及宇宙观念提供非常重要的资料。

▲ 三星堆发掘出的象牙

在3号“祭祀坑”,发掘现场可以看到了坑内铺满百余根象牙和上百件青铜器,包括青铜尊、青铜罍及独具风格的青铜人像、大面具等。在4号“祭祀坑”的黑色灰烬中提取到了肉眼不可见的丝绸制品残留物,专家表示,这是非常重要的发现,说明古蜀是中国古代丝绸的重要起源地之一。

▲ 丝绸制品残留物

5号坑面积只有3平方米左右,是所有坑里最小的一个,但却是出土金器最多的一个坑,这次备受关注的金面具就是从这里出土的。据介绍,这件黄金面具,所发现的半张面具的宽度约23厘米,高度约28厘米,比完整的金沙大金面具还要大。同时,这件黄金面具厚度非常厚,不需要任何支撑,就可以独自立起来。

▲ 发掘的金面具残片

虽只有半张,但方形面部、镂空大眼、三角鼻梁还有宽大的耳朵,这样的风格与此前三星堆所出土的黄金面罩和金沙大金面具风格十分相似。三星堆遗址祭祀区考古发掘领队雷雨介绍,目前所发现的半张黄金面具重量大约为280g,预计完整的总重量应该是超过500g,这比目前国内所出土的商代最重的金器——三星堆金杖(重463克)的重量还要重,如果能够完整发现,这件黄金面具将超过金杖成为目前国内所发现的同时期最重的金器。

▲ 三星堆金杖

▲ 考古发掘现场考古人员在3号“祭祀坑”内工作

延伸阅读

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镇,成都平原北部沱江支流湔江(鸭子河)南岸。遗址分布面积约12平方公里,核心区域为三星堆古城,面积约3.6平方公里,是四川盆地目前发现夏商时期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中心性遗址。

1929年,在成都北边广汉南兴镇,秀才燕道诚和儿子燕青保在家宅旁挖沟,没想到一下子挖出300多件玉石器。1934年,考古队在已发现疑似玉石器“窖藏”的附近进行了为期10天的发掘,共出土陶器、石器、玉器等600多件文物。

▲ 1986年发现的1、2号“祭祀坑”

遗址发现于20世纪20年代末。新中国成立后,四川省文物部门重新启动三星堆遗址考古工作。1986年发现1、2号“祭祀坑”,出土青铜神像、青铜人像、青铜神树、金面罩、金杖、大玉璋、象牙等珍贵文物千余件,多数文物前所未见,揭示了一种全新的青铜文化面貌。1987年考古工作者提出“三星堆文化”命名,推断其年代相当于夏代晚期至商周之际。1988年三星堆遗址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986年的考古发掘现场

在记录民间神话的《山海经》里,有屹立于东方和西方的“扶桑”“若木”神树。三星堆的这颗巨大青铜神树,成了远古神话直观的“实物样本”。三星堆出土的其他青铜器,同样证实了古蜀先民非凡的创造力和不断试图沟通天地、认识宇宙的可能。

(综合整理:央视新闻 新华社 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