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开物》中描绘的中国宋明时期挖煤场景

距今1400多年前,太原出了一位杂家,名叫王劭。之所以称他“杂家”,是因为他无书不读,兼通儒、道,对孔孟思想、老庄哲学、算命看相、捉鬼画符都来者不拒。他在南北朝的北周做过官,后来归顺隋朝,成为隋文帝身边的高级秘书。

有一天,王劭上朝,向隋文帝提出一条稀奇古怪的建议:“今温酒及炙肉,用石炭火、木炭火、竹火、草火、麻荄火,气味各不同。以此推之,新火、旧火,理应有异。伏愿远遵先圣,于五时取五木以变火,用功甚少,救益方大。纵使百姓习久,未能顿同,尚食内厨及东宫诸王食厨不可不依古法。”(《北史》卷35《王慧龙传附五世孙王劭传》)

王劭的意思是说,用不同的燃料加热同一种饮食,会带来不同的味道,例如温酒和烤肉,分别用石炭、木炭、竹子、干草、麻秆点火,用来烫酒或烤肉,酒香和肉香均有差异。由此推测,刚刚通过钻木取火获得的“新火”与用了很久的“旧火”肯定也不一样,新火应该比旧火更好。所以,王劭建议隋文帝向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学习,定期钻木取火,尤其是在每年的初春、初夏、孟夏、初秋、初冬到来时,一定要用桑木、榆木、桃木、槐木、柳木等5种木材,钻出5种“新火”,保佑江山社稷。老百姓顽固不化,可能不愿钻木取火,那么就先从御厨房和东宫太子的厨房开始,试点推广,以点带面。

王劭的建议有科学道理吗?肯定没有。咱们都学过初中化学,知道燃烧的本质就是化学键在持续断裂过程中释放出光和热,无论钻木取火的火,还是灶膛里的火,都是氧化还原反应,根本没有新旧之分。至于用不同的燃料烹煮食物会产生不同的风味,那纯粹是因为锅没盖严实,燃料里的芳香族化合物把食材“污染”了,这与火本身并无关系。所以,当唐朝人修撰《隋书》,评价王劭这个人时,对他颇有微词:“好诡怪之说,尚委巷之谈,文词鄙秽,体统繁杂。……徒烦翰墨,不足观采。”(《隋书·王劭传》)王劭爱讲奇谈怪论,推崇街谈巷议,辞藻粗鄙污秽,体例杂乱无章,只是浪费笔墨,没有观赏价值。

然而,王劭的建议还是有用的,虽说没有科学价值,但是却有历史价值,因为他给隋文帝列举各种燃料时,提到了“石炭”。

石炭是什么东西呢?就是煤炭。隋朝初年的王劭提到煤炭,说明中国人利用煤炭的时间至少可以追溯到隋朝初年,即1400多年前。实际上,中国用煤的历史肯定更早,成书于南北朝时期的方志著作《豫章记》有云:“县有葛乡,有石炭二顷,可燃以爨。”江西有个地方叫葛乡,发现200亩露天煤田,可以采作燃料,用来煮饭。而根据最近几十年的考古发掘成果,在距今5000年前的凌家滩文化遗址当中,已经发现用原煤雕刻的煤雕。

▲宋代采煤场景

我们今天读唐诗,偶尔还能读到唐朝人用煤的记录。比如初唐诗人李峤的《墨》:“长安分石炭,上党结松心。”这是用煤做墨。再比如晚唐诗僧贯休的《寄怀楚和尚》:“铁盂汤雪早,石炭煮茶迟。”这是用煤煮茶。

唐朝人有没有普遍用煤做燃料呢?暂时没有文献记载。但是到了宋朝,煤炭已经成为普通城市居民习以为常的燃料。

苏轼写过一首长诗《石炭行》(一名《石炭并引》),专门描写和赞颂煤炭。这首诗开头小序写道:“彭城旧无石炭。元丰元年十二月,始遣人访获于州之西南白土镇之北,以冶铁作兵,犀利胜常。”彭城即江苏徐州,苏轼在那里当过知州(市长),就在他主政徐州的公元1078年腊月,当地发现一片煤田,从那里开采的煤炭最适合冶炼兵器。

比苏轼晚出生将近50年的宋朝官员朱弁著有《曲洧旧闻》一书,该书第四卷回顾苏轼的《石炭行》,然后又说:“今西北处处有之。”在北宋境内的山西、陕西等西北区域,煤炭已经随处可见。

南宋后期,著名诗人戴复古在五言律诗《萍乡客舍》的后半部分写道:“小阁无聊坐,征衣不耐寒。地炉烧石炭,强把故书看。”说明江西萍乡的一家旅店用煤炭取暖。

南宋最多产的诗人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说:“北方多石炭,南方多木炭,而蜀又多竹炭。”北方人多用煤炭,南方人多用木炭,四川人多用竹炭。

元朝初年,曾经生活于南宋宫廷的宫女吴昭淑撰写小词《忆江南》,回忆起南宋时期在江南过冬的温馨场景:“坐拥地炉生石炭,灯前细雨好烧香,呵手理丝簧。”可见南宋宫廷也使用煤炭。

最夸张的说法出自南宋文人庄绰的《鸡肋编》:“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当年北宋首都开封几百万户居民,家家用煤炭做燃料,没有一家使用木柴。

庄绰的说法肯定有水分。第一,北宋开封城区极盛时期才150万人,不可能有“数百万家”;第二,我们在《宋史》和《宋会要辑稿》里都可以找到北宋开封居民买木柴和木炭的记录,“无一家燃薪”是不可能的。

▲古代采煤场景

不过北宋开封确实是“用煤大户”,因为《宋史·职官志》说,宋徽宗在位时,开封城中仅仅是官府开办的“石炭场”就有25座,负责从煤炭产地采购煤炭,以及向普通市民出售煤炭。《宋史·食货志》也记载,宋徽宗的哥哥宋哲宗在位时,由于官办石炭场垄断煤炭销售,“市直遽增,皆不便民,诏罢平准务及官鬻石炭。”煤价飙升,影响百姓生活,下诏废除煤炭专卖制度(后来又恢复了),允许民间经营。我们可以推想,假如当时开封多数居民都不用煤,那么官府又何必搞煤炭专卖呢?

在宋朝买煤要花多少钱呢?《宋会要辑稿》里有一段历史,说的是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即公元1013年,农历腊月初六,因为“大雪苦寒,京师鬻炭者每秤钱二百”,大雪封城,炭价涨到每秤200文,于是宋真宗“令三司出石炭四十万秤,减市价之半,以济贫民”,吩咐中央财政机构拿出40万秤煤炭,按每秤100文的优惠价卖给穷人。

在这里,“秤”是重量单位,每秤15斤。然而这“斤”又属于宋斤,与今天的市斤和公斤都不一样。怎么转换成公斤呢?按照宋朝最标准的度量衡,1秤必须严格等于1斗水的重量,而当时1斗为6公升,装水6公斤,所以1秤就等于6公斤。前面说过,宋真宗规定的煤炭优惠价是每秤100文,即100文铜钱能买6公斤煤,每公斤售价约为17文。

花17文铜钱买1公斤煤,这个价格对北宋老百姓来说算不算贵呢?其实已经很贵了。在北宋中叶,开封工薪阶层月收入只有几千文,不吃不喝全用来买煤,也只能买到一二百斤而已。可能正是因为这个缘故,所以北宋开封风俗宝典《东京梦华录》里才会有冬天早上临街商铺售卖洗脸水的现象——煤太贵了,小门小户单独生火烧水太不划算。

宋朝用煤的城市肯定不止开封这一座,一些县城也会用煤。仍据《宋会要辑稿》,宋神宗熙宁七年,即公历1074年,湖北荆州江陵县的县尉陈康民上奏朝廷,请朝廷从产煤区调拨一批煤炭到江陵,说明江陵县对煤也有需求。

宋朝的产煤区位于哪里呢?江陵县尉陈康民的奏章里说:“其石炭,自于怀州九鼎渡、武德县收市。”从怀州的九鼎渡和武德县收购煤炭。怀州即今河南焦作,今天的焦作仍旧是煤炭产区。

又查《宋史·陈尧佐传》,宋真宗大中祥符九年(1016),北宋大臣陈尧佐担任“河东路转运使”期间,奏请朝廷开恩免税:“(河东路)以地寒民贫,仰石炭以生,奏除其税。”河东路百姓主要靠开采煤炭为生,希望朝廷免除他们的开采税。宋朝的“路”相当于现在的省,河东路其实就是山西省。山西百姓“仰石炭为生”,说明宋朝山西已经是产煤大省。

千年时光转瞬即逝,如今科技飞跃,新能源正在逐步取代化石燃料,为了减少碳排放,煤炭终将退出历史舞台。但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咱们现代人更有必要多了解一些用煤的历史,了解古人在采煤和用煤方面做出的努力。

▲煤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