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苏州又有三项考古发掘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上千余件出土文物,让这些掩没于历史长河中的一瞬一隅重新浮现在世人面前。

2024年5月6日—8日,江苏省文物局组织专家组对苏州市考古研究所承担的常熟市县衙署东遗址、苏州市相城区薛家浜墓葬、苏州市吴中区殷家村遗址三项考古发掘项目进行了验收。

专家组实地检查了考古发掘现场及出土文物,听取了负责人的详细汇报,仔细检查了发掘资料和出土文物的保管情况,形成验收意见:三处项目均顺利通过验收。

常熟市县衙署东遗址

常熟市县衙署东遗址发掘面积800平方米,共发现遗迹单位227处,包括灰坑64个、水井61口、沟16条、柱坑81个、坑3个,累计出土各类器物500余件(组)。

▲马桥时期

▲战国

通过本次考古发掘,实证了常熟县衙署东遗址是自马桥文化时期开始,一直连续发展至今的一处生活聚落遗址。

▲汉代

▲六朝

遗址所在的常熟古城区域自汉代设立虞乡,便一直是常熟地区政治中心之一;本次发掘收获了丰富的汉代以及六朝时期文化遗存,为研究常熟古代县治的设立和转变、海虞城的探索提供了新的材料。

▲唐代

遗址内发现了大量唐代遗存,表明唐代此地可能存在高等级建筑,侧面印证了文献中关于唐武德七年常熟县治由南沙城移至海虞城的记载。数十口宋明清时期的水井,表明此地一直是常熟古城内的核心居住生活区,大量陶瓷器及生活器物的发现使我们对这一时期的常熟古代人民的生活能有更全面的认识。

▲明代

苏州市相城区薛家浜墓葬

薛家浜墓葬发现汉至明清时期遗迹共计85处,包括墓葬68座、灰坑16个及水井1口,累计出土各类器物401件(组)。

▲汉代

▲宋代

本次发掘的墓葬以汉墓为主,其次为宋墓,另有少量唐墓及明清墓葬。根据地层堆积及遗迹现象等推测,薛家浜墓葬为一处起始于西汉时期的高台墓地,在唐宋和明清时期有所加筑和沿用。

▲唐代

薛家浜墓葬的发现进一步丰富了苏州地区汉至明清时期墓葬形制、分布以及随葬品的器类、布局等,填补了局部空白,为研究苏州地区汉至明清时期丧葬文化习俗和制度等提供了考古资料。

▲五代

苏州市吴中区殷家村遗址

殷家村遗址发现东周、隋唐、宋元、明清时期的文化层,清理遗迹单位33处,出土器物115件(组)。

▲东周

通过发掘,基本厘清了遗址内地层堆积情况和遗址性质。该遗址是一处生产生活类遗址,重要的遗迹单位有东周时期的灰坑H2、隋唐时期建筑基址、明代水池。其中隋唐时期建筑基址建造规整,出土器物集中在隋代初唐时期,为研究隋唐之际苏州州治的变迁和苏州隋代历史提供了新的考古材料。

▲隋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