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2~1993年,昙曜五窟窟前遗址发掘现场

走进云冈石窟院史馆,各地游客均会发出“震撼”“奇迹”“云冈石窟历史较详实、全面的记录”“研究云冈的学术宝库”等评价。有的游客或用相机或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将其中有价值的资料留存。有的游客感动于云冈石窟研究院的文化情怀,能够为关注云冈的各界人士提供难得的学习平台。还有的游客建议,院史馆应列为旅行社推荐线路,展厅内可以设置专职讲解员,或配备多媒体讲解设备,为参观者集中讲解,深度了解云冈石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还可以组织高校、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集体参观,让云冈研究深入到千家万户。

▲ 第20窟西立佛坍塌碎块遗迹与实验室拼对组合原形

谈到云冈研究,不得不说推动其发展的五个考古发掘阶段。1938年和1940年,水野清一和长广敏雄等对第8窟与五华洞(9——13窟)窟前遗址、昙曜五窟窟前遗址、西部山顶和东部山顶北魏寺庙遗址,以及龙王庙附近辽代寺庙遗址,分别进行了小规模的考古发掘。1972年至1974年,云冈石窟文物保管所为配合洞窟维修加固工程,对五华洞窟前遗址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考古发掘。1987年,为保护龙王沟西侧石窟,进行窟前清理发掘。1992年至1993年,为配合“八五”保护维修与窟前地面降低硬化工程,云冈石窟文物研究所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大同市博物馆联合进行大规模窟前地面遗址(9—20窟)和第3窟考古发掘,共揭露遗址面积4000余平方米,清理出石砌北魏河坝1道,建筑遗址4处,出土各类遗物2000余件。

▲ 1987年龙王庙沟遗址出土的辽金鸡腿瓶

此次发掘初步探明云冈石窟窟前建筑遗址发展脉络,为研究石窟历史及《金碑》的“十寺”记载等问题提供了大量实物资料,堪称新中国成立以来石窟寺窟前遗址考古的一次重要发现,也是继敦煌莫高窟窟前殿堂遗址发掘之后,中国境内又一次大型石窟寺窟前遗址发掘。2008年至2012年,云冈石窟研究院与省考古所对中西部山顶防水区域进行考古勘探,发掘出两座北魏辽代寺院遗址。“大量的建筑遗址和零散文物的出土,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于历代石窟寺院及其生活的认识。”采访中,云冈石窟研究院石窟艺术研究室副主任韩鹏展示他和同仁收集的相关考古资料图片时认为。

▲ 被雇清运尘土的云冈村童

在院史馆,游客可以清楚地看到龙王庙沟出土的辽金瓦件,以及保存在日本京都大学的云冈瓦当、绿釉板瓦和“通乐馆置”白瓷罐。画面中,两个憨态可掬的云冈村孩童被雇佣清运尘土。第9窟、第10窟外壁顶部平台清理的辽金梁槽梁柱,出土的辽金建筑构件和瓦件,还有一些辽代厅堂遗址、僧房建筑遗址、辽金瓷枕、鸡腿瓶等进一步丰富了云冈石窟研究的内涵。有些物件从外形看器形完整,纹理明晰,十分美观。

▲ 保存在日本京都大学的云冈瓦当、绿釉板瓦和“通乐馆置”白瓷罐

▲ 龙王庙沟出土的辽金瓦件

▲ 1987年龙王庙沟遗址出土的辽金瓷枕

韩鹏还介绍说,云冈石窟山顶考古发掘印证了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所载“山堂水殿,烟寺相望”的记载。他对照一些图片展示,1993年在东部窟区最东侧,西距第1窟约300米的山顶前面边缘部发现一处北魏塔基遗迹;2010年对云冈山顶堡墙西侧大约与第43窟对应位置的考古发掘中,也发现了一处规模较大的北魏塔院式寺院建筑遗址。2011年,又在山顶云冈堡八字墙以东大约与第5、6窟对应位置的考古发掘中,再次发现北魏至辽金佛教寺院遗址。

▲ 2008~2012年,云冈窟顶考古发现的北魏佛寺遗址位置图。本次考古发现,印证了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所述“山堂水殿,烟寺相望”的记载

韩鹏说,可以看出,北魏及至辽金时期,云冈石窟山上山下,洞窟寺院遥相呼应。正所谓“武周(州)川水又东南流,水侧有石祇洹舍并诸窟室,比丘尼所居也。其水又东转,迳灵岩南,凿石开山,因崖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稀。山堂水殿,烟寺相望,林渊锦镜,缀目新眺。”

▲ 云冈中部窟顶北魏辽金佛寺遗址全貌。本次发掘被评为“201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云冈石窟研究院一直十分重视考古发掘与日常整理工作。2006年,云冈石窟洞窟考古学调查被提上云冈石窟研究院议事日程,经全面准备,于2008年正式组织业务人员开展工作。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石窟群外貌的整体测绘,东部窟区的雕刻测绘、文字记录、数字化摄影等方面均取得较大成绩。2013年又启动了搁置已久的《云冈石窟窟前考古发掘报告》制作工作。在人员配置、物资保障等方面进行了充分合理的配置,为石窟窟前考古发掘再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