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宋龙泉窑青瓷“马蝗绊”碗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龙泉青瓷的烧制始于1700多年前,在宋代达到鼎盛。“马蝗绊”是南宋佛照禅师赠送给日本平重盛的龙泉青瓷茶碗,后被修补,被誉为“世界上最著名的残器”之一,有着一种不完美之美。

▲ 南宋龙泉窑青瓷弦纹三足炉 故宫博物院藏

一、窑望千年

龙泉青瓷是后起且不断演进的概念,指宋元明时期以浙江龙泉县大窑及周边地区为中心烧造的青瓷,或同一个时期其他窑场烧造的风格近同的青瓷器。

五代、北宋早期龙泉窑场的产品,有浓重的越窑、婺州窑、瓯窑的风格。釉色多呈淡青色,故被称作“淡青釉瓷”。北宋中期或更晚,龙泉窑青瓷釉色青绿,常被称作“翠青釉瓷”。受北方耀州窑及定窑系刻花、划花和印花工艺影响,龙泉地区的窑场开始烧造单面刻花、双面刻划花和刻划花加篦点纹的瓷器,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并由此从越窑系中区分开来。

▲ 北宋龙泉窑青瓷莲瓣纹五管盖瓶 龙泉青瓷博物馆藏

南宋时期,南方经济飞速发展,商业和手工业更加繁荣。同时,南宋政府鼓励开展对外贸易。以靠近京畿之地的龙泉为代表的南方制瓷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此时的龙泉窑制瓷技术上承越窑工艺,融会汝窑风格,追慕南宋官窑之精雅,可谓是汇四方之菁华,集大成而臻完美。

▲ 南宋龙泉窑青瓷莲瓣纹敛口钵 浙江省博物馆藏

元朝统一,疆土辽阔,为龙泉青瓷在中国北方市场流行提供了机遇,龙泉窑生产规模扩大,涌现出许多新的窑场,并以烧造大件器物为特色,显示出高超的制瓷技术。此时的龙泉窑场不仅受命烧造祭礼用瓷,其产品还是元朝宫廷及各汗国宫廷日常用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 元龙泉窑青瓷玉壶春瓶 泰顺县博物馆藏

明代中期朝廷的海禁政策致使海外贸易被迫中断,龙泉窑的瓷业生产也因此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重创。至明末清初,龙泉境内只有寥寥的几家窑址还在生产,但质差量少,再难恢复往昔的荣耀与辉煌。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举。1957年,周恩来总理在全国轻工厅长会议上明确指出,“要恢复祖国历史名窑,首先要恢复龙泉窑和汝窑青瓷生产。”时代的召唤点燃了不灭的窑火,龙泉青瓷在历史的时间轴上再次找到自己的坐标。

二、国家宝藏

在龙泉窑发韧、发展、鼎盛直至走向式微的近千年历史中,从技术的传承、风格的形成以及产品的流向等都与历代朝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自宋代进入皇家视野之后,龙泉窑一直是宫廷用瓷和国家祭礼用瓷最主要供应地之一。

古瓷尚青,深沉、优雅、含蓄的青瓷传承着中国传统美学,凝聚着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标准。受到儒、释、道等传统哲学思想和审美情趣的影响,赵宋时代君臣贵族和文人士大夫阶层所追求的风雅精致在青瓷工艺上体现得淋漓尽致。纵观宋代历朝帝王,几乎都嗜好艺术,倡言“复古”、“尚礼”之风,几乎贯穿了整个宋代的文化艺术领域。匠心独具的龙泉窑青瓷精品,成为中国制瓷技术成就与宋代美学理念的集中体现。

▲ 南宋龙泉窑青瓷贯耳弦纹瓶 故宫博物院藏

元代龙泉窑和宫廷、官府的联系更加密切。对元大都、喀拉和林和阿力麻里的考古发掘表明,从帝国的都城到汗国王廷均大量使用龙泉青瓷。据《元史》记载,至治初年,朝廷曾诏令在江浙行省烧造瓷器。

▲ 元龙泉窑青瓷带盖执壶 故宫博物院藏

▲ 元龙泉窑青瓷葫芦瓶 青田县文物管理委员会藏

明代则是龙泉窑生产史上与宫廷关系最密切的时期,在故宫博物院旧藏的龙泉青瓷中,以明代的数量为最多,成为皇宫用瓷的重要来源。据《大明会典》记载,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起,龙泉窑已经开始承担烧造御用瓷器任务,一直至天顺八年(1464年),均派太监前往龙泉县监督烧造事务。到了成化时期才停止为宫廷烧造瓷器。

▲ 明龙泉窑青瓷竹桃纹带盖梅瓶 故宫博物院藏

三、龙行天下

在中国对外贸易中,龙泉青瓷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宋元以来海外贸易已然成为国家要政,龙泉是瓯江、闽江、钱塘江的三江源头,溪流密布,四通八达。龙泉窑青瓷藉此通过宁波、温州、泉州等港口,经海上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输往世界各地;由陆上丝绸之路一直传到了亚欧大陆。

▲ 元龙泉窑青瓷马蹄形耳杯 泰顺县博物馆藏

其中,中国与东亚诸国因地缘相近、文脉相通,一直以来交往频繁,在此发现的龙泉青瓷遗存也位居世界各地之首。日本、朝鲜半岛与中国同属儒家文化圈,近同的生活习俗和文化审美,使之成为龙泉青瓷最大的消费市场。

在元明时期的中外交流史料中,如《岛夷志略》《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瀛涯胜览》《明史》等均有中国瓷器销往西亚与南亚地区的记载。此外,在欧洲、非洲等地区均发现了数量惊人的龙泉窑青瓷。

▲ 元龙泉窑青瓷荷叶盖罐 故宫博物院藏

马蝗绊是佛照禅师赠送给平重盛的青瓷茶碗。在将军足利义政获得此物时,茶碗的下腹有一道冲线。于是委托前往中国的使者,带着茶碗作为参照希望能够再找到一只同样精美的茶碗。但当时明朝的龙泉青瓷风格大变,已无法做成,无奈之下只好请焗瓷工匠在冲线两侧加了六枚焗钉加固,再度送返日本。

▲ 南宋龙泉窑青瓷“马蝗绊”碗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四、协和四方

12世纪中期至15世纪中期,龙泉青瓷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程度和时尚效应,在东西方文化交流史上无出其右。正是在这种广泛认同的基础上,龙泉青瓷也开始从单纯的商品输出转向更深层的文化与技术层面的输出。龙泉青瓷以其技艺精湛、釉色绝伦、造型经典引领着世界陶瓷的科技进步、艺术创作和文化审美,带动了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瓷业发展。中国南方地区的一些窑场在市场的带动下,纷纷对龙泉窑青瓷进行模仿。

▲ 明宣德款仿龙泉釉暗刻花纹碟 故宫博物院藏

海外的越南、泰国、缅甸、伊朗、埃及、叙利亚、土耳其、日本、英国等国的窑场,则以当地的技术与中国龙泉青瓷生产技术的交融、互鉴,完成了仿龙泉青瓷的生产,实现了从产品到文化的交流,形成了世界范围内影响广泛的早期全球化进程。

▲ 日本江户时代青瓷透雕香炉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